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并行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大型、超大型岩土工程的建设,岩石材料脆性破坏与工程结构灾害的研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岩石工程结构尺度巨大,涉及大量多相细观结构、宏观结构和界面,岩石工程中岩体结构失稳和破裂过程数值分析必须采用巨大的单元数目,需要巨大的计算容量和计算速度,而且岩石工程中的破裂问题数值模拟是一个从变形起始到最终破坏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对数值模拟而言周期非常长,需要极高的计算速度,对计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单机串行分析方法无法满足工程需要,因而需要发展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大规模岩石结构破坏过程数值分析软件系统,以满足岩石力学和工程发展的需求,深入分析岩石材料细观破坏本质、进行工程稳定性评价。本论文在课题组原有工作基础之上,围绕岩石破裂过程并行分析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成了基于Jacobi预处理稳定双共轭梯度法的分布式集群环境下的并行求解器。并行求解器能够充分利用计算和通信的重叠以达到降低通信延迟的目的,其对存储要求较低,计算速度较快,能够完成大规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2.讨论了有限元区域分解实施过程中有限元的网格无重叠划分、数据分割以及信息管理实现细节,构建了有限元计算子区域的有限元信息以及数据的局部化存储,并同时构建了并行计算的通信环境。
3.基于有限元区域分解方法和并行Jacobi预处理稳定双共轭梯度法,采用MPICH和Fortran编制了三维弹性有限元并行计算程序。算例表明并行计算程序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良好的可扩展性。
4.设计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分布式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并行分析系统(RFPA3D-Parallel),采用WindowsXP PC机作为客户机,并行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提供计算资源。通过面向连接协议的socket服务实现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完成了跨平台系统的信息通讯和数据传递功能,使得WindowsXP和Linux能够协调处理,从而实现了面向网络的岩石破裂过程并行分析系统。目前在所使用的32计算结点集群环境下,并行计算程序使用12个计算结点24个CPU就可以完成300万六面体单元近千万自由度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
5.通过应用RFPA3D-Parallel数值分析系统实现了不同主应力水平下三层层状岩石结构模型中等间距裂纹数值模拟。一共进行了直接拉伸、双向不等应力拉伸和双向等应力拉伸三种不同类型9种不同主应力比条件下的裂纹等间距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再现了裂纹的萌生、扩展以及贯通,最终形成不同模式的裂纹的整个形成过程。9种不同主应力比条件下的裂纹等间距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主应力水平不同,裂纹模式由平行裂纹模式转变为多边形裂纹模式。从而表明RFPA3D-Parallel数值分析系统在岩石工程结构破坏分析领域具有广泛潜在的应用前景,它为岩石工程结构破裂过程分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数值分析工具。
|
|
|
|
1 |
冯夏庭,赖户政宏;化学环境侵蚀下的岩石破裂特性——第一部分: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2 |
杨天鸿,唐春安,李连崇,朱万成;非均匀岩石破裂过程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
3 |
唐红侠;关于“非均质岩石破裂过程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4期 |
4 |
张永彬;唐春安;张怀;梁正召;马天辉;杨天鸿;;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中的应力并行求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5 |
张永彬;唐春安;梁正召;徐涛;李连崇;;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并行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
6 |
唐春安,徐小荷;灾变理论在岩石破裂过程试验研究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1990年04期 |
7 |
唐春安,费鸿禄,徐小荷;系统科学在岩石破裂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一)[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8 |
唐春安,费鸿禄,徐小荷;系统科学在岩石破裂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二)[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9 |
袁果;胡江春;;岩石破裂面的摩擦特性研究[J];矿冶工程;2010年02期 |
10 |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11 |
任岚;赵金洲;胡永全;冉乙钧;;水力压裂时岩石破裂压力数值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
12 |
唐世斌;唐春安;朱万成;王述红;于庆磊;;热应力作用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
13 |
南世卿;唐春安;马天辉;胡文剑;;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在矿山的实际应用[J];金属矿山;2008年12期 |
14 |
张后全;贺永年;韩立军;唐春安;康伟;黄兴根;;岩石破裂过程微裂纹演化规律有限元统计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5 |
许强,黄润秋;岩石破裂过程的自组织临界特征初探[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1期 |
16 |
朱福荣;朱红秀;姚欣歆;魏争;黄松岭;;岩石破裂电磁辐射监测系统研制[J];中国测试;2013年06期 |
17 |
傅宇方,祁宏伟,黄名利,唐春安;岩石破裂过程中围压效应的数值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18 |
周纪军;刘志强;;岩石破裂过程的统计损伤[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7期 |
19 |
王泳嘉,冯夏庭;化学环境侵蚀下的岩石破裂特性——第二部分:时间分形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
20 |
陈忠辉,傅宇方,唐春安;岩石破裂声发射过程的围压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