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摘要】:热声发动机是一种将热能转换为声功的设备,具有环保、无运动部件等优点。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的转换效率可达0.3,可以和传统的发动机相媲美。本文依据热声基本理论,利用声电比拟,结合现有的swift热声网络理论,对行波型热声发动机进行了集总参数法分析,建立了完整的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的网络模型图。利用热声网络模型计算了回热器中的相位差和压力波腹处的压力幅值大小,并与DeltaEC计算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回热器孔隙度和谐振管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热声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行波热声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利用DeltaEC软件设计了一台行波型热声发动机,并以氦气作为气体工作介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定量的研究了系统充气压力、加热功率对系统频率、振荡压力幅值和压比的影响,得到了在压力一定时,加热功率与频率、声功和压比的关系,以及在加热功率一定时,系统压力与频率、声功和压比的关系;提出了提高热声系统效率的途径,实现热声系统已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收益,使热声发动机向实用化迈进了一步。
|
|
|
|
1 |
刘海东,罗二仓,梁惊涛,周远;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的试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0年03期 |
2 |
孙力勇,罗二仓,梁惊涛,周远;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的试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1年03期 |
3 |
邱利民,孙大明,张武,陈国邦,甘智华,严伟林;大型多功能热声发动机的研制及初步实验 第一部分 热声发动机的研制[J];低温工程;2003年02期 |
4 |
邱利民,张武,孙大明,甘智华,陈国邦,严伟林,欧阳录春,段祎;大型多功能热声发动机的研制及初步实验 第二部分:热声发动机的初步实验[J];低温工程;2003年03期 |
5 |
刘旭,陈宇,张晓青;热声发动机的格子气模拟[J];计算物理;2004年06期 |
6 |
孙大明,邱利民,陈国邦,严伟林,陈萍,谭永翔,赵亮;以氦气为工质的行波热声发动机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4年06期 |
7 |
陈萍,邱利民,孙大明,严伟林;热声发动机压力特性研究[J];低温工程;2005年03期 |
8 |
罗二仓,胡剑英,戴巍,陈燕燕;一种大幅度提高热声发动机压比的“声学泵”[J];科学通报;2005年17期 |
9 |
谭永翔;邱利民;孙大明;郑金鹏;;斯特林热声发动机的直流研究[J];低温工程;2006年03期 |
10 |
孙大明;邱利民;陈萍;严伟林;;变负载法研究热声发动机的声功输出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6期 |
11 |
孙大明;邱利民;谭永翔;郑金鹏;;影响热声发动机工作频率的因素[J];低温工程;2006年04期 |
12 |
汤珂;陈国邦;包锐;贾正中;;负载阻抗对热声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10期 |
13 |
汪双凤;西尾茂文;曾朝霞;;热声发动机在低温余热利用方面的研究[J];化工进展;2007年03期 |
14 |
孙大明;邱利民;董绍鹏;郭珊芝;赵亮;;燃气和电驱动热声发动机的对比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1期 |
15 |
沈超;何雅玲;卢杰;刘迎文;;安装倾角对热声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04期 |
16 |
沈超;何雅玲;李玉光;刘迎文;;太阳能热声发动机的设计与性能仿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
17 |
汤珂;林小钢;黄忠杰;金滔;陈国邦;;气液耦合振动对热声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
18 |
赖碧翚;邱利民;李艳锋;孙大明;;驻波热声发动机振荡频率转换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10期 |
19 |
楼平;刘钰;孙大明;邱利民;王凯;王波;;丝网板叠型驻波热声发动机的工作特性研究[J];低温工程;2012年01期 |
20 |
孙大明;王凯;楼平;赵益涛;张学军;邱利民;;斯特林型热声发动机驱动直线发电机的工作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