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土场平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土壤颗粒,对土地复垦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0-100cm土层10个层次的土壤颗粒进行取样,以分形理论做为理论基础,通过方差分析、曲线拟合等数据分析方法,对于排土场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颗粒组成与分形维数的关系、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及不同层次的土壤颗粒与土壤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矿区排土场土壤黏粒、砂粒含量的阈值相对很小,对土壤体积分形维数的贡献不明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分形维数影响显著。而土壤不同层次对土壤分形维数影响不显著,即垂直方向上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变化与当地的土壤环境的状况有关,并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地的改良效果不同。3个样区的平均D值为2.4241。不同样区平均D值大小关系依次为:人工林、草地、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中土壤容重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耕地、草地、人工林地,土壤容重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着显著的规律性。不同用地类型,相同土壤化学性质条件下,揭示了全磷全钾,速效磷与速效钾与D值的相关程度。通过分析研究海州矿排土场的土壤分形结构,为指导排土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
|
|
1 |
张丽丽;;在煤炭矿山排土场推广生物笆复垦技术[J];现代农业;2012年03期 |
2 |
刘思莹;吴祥云;李广芬;孙若峥;;伊敏煤田排土场恢复植被类型配置探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
3 |
吕春娟;白中科;陈卫国;王瑛;;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水分调控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1期 |
4 |
孙泰森,白中科;黄河中游地域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方式特殊性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5 |
张丽丽;;在煤炭矿山排土场推广生物笆复垦技术[J];现代农业;2012年12期 |
6 |
张建宇;塔娜;;依兰煤矿南排土场水土流失防治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年06期 |
7 |
卫博;付梅臣;白中科;付薇;;基于节地的露天矿排土场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
8 |
牛星;高永;齐雅静;常金财;;伊敏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土壤特征及其肥力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Z1期 |
9 |
台培东,孙铁珩,贾宏宇,李培军,李文杰;草原地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3期 |
10 |
宫雪;佴磊;;南芬铁矿2~#排土场泥石流危险度评判[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1期 |
11 |
程建龙,陆兆华;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调查与自然恢复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5年01期 |
12 |
魏忠义,秦萍,郭爱华,刘永刚,张晓霞;大型排土场“径流分散”水蚀控制模式及其设计探讨——以山西省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01期 |
13 |
张志平;焦菲;;天和铝土矿区排土场防护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3年04期 |
14 |
周如乾;永平铜矿岩石边坡、排土场植被工程试验简介[J];中国水土保持;1987年12期 |
15 |
潘爱影;江西省永平铜矿排土场植被复垦[J];农村生态环境;1997年02期 |
16 |
卢莎;胡献舟;唐小玲;;蘑菇废料在矿山排土场覆土层改良中的综合利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
17 |
高勇祥;;神华北电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模式探讨[J];内蒙古林业;2012年12期 |
18 |
孙建华,华天伟,李敏,汪闻生;马钢姑山排土场的生态适应性种植试验[J];水电站设计;2001年04期 |
19 |
李青丰,曹江营,张树礼,薛玲,李利平,秦梅枝;准格尔煤田露天矿植被恢复的研究——排土场植被自然恢复的观察研究[J];中国草地;1997年02期 |
20 |
林剑辉;孙宇瑞;孟繁佳;蔡彩霞;;应用土壤圆锥指数仪评估阜新海州矿排土场复垦工程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3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