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控制边坡力学系统特性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岩石力学系统理论的工程背景和基本原理;对含有弱面的单元体岩石力学系统作了详细的分析;重点论述了露天煤矿边坡力学系统,指出边坡力学系统的力学特性受控于边坡的边坡角、弱层、煤岩等结构特性和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水、断层和环境等要素及这些要素在时间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揭示了露天煤矿边坡力学系统是动态的、灰色的,具有非线性组织性复杂性。实时调整系统的结构和环境的影响,可以使它表现出良好的力学特性;用以上观点分析了伊敏河露天煤矿边坡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滑坡模式和变形机理,论证了“底部压脚,控制开采”的正确性,并指出修正二破区边坡角的必要性。
|
|
|
|
1 |
杨来侠,白彦俊;力学系统建模的等效阻抗法[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2 |
王来贵,张寅初,章梦涛,王泳嘉;岩石试件力学系统运动规律的描述及稳定性初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3 |
姬兴民;;简单力学系统的稳定性[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4 |
张国强,宋化远,毕见强;螺旋压力机打击力测量的研究[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5 |
练章华,张先普,赵国珍,何明烛,王钢,曾长久;岩石、水泥环、套管互作用的粘弹塑性有限元力学模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6 |
冯东梅,姚再兴,刘向峰;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系统观[J];露天采煤技术;2002年04期 |
7 |
;试验机K值的含义和测定方法及结果[J];武钢技术;1976年03期 |
8 |
王来贵,黄润秋,张倬元;岩石工程失稳破坏及其研究思路与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5期 |
9 |
Д.М.卡济卡耶夫;李一仙;;矿床联合开采中地质力学的变化过程及其控制特点[J];采矿技术;1987年13期 |
10 |
陈立群;;非惯性系中变质量力学系统的变分原理及应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11 |
曾启安;;防腐抗磨材料氧化铝陶瓷的应用[J];工程设计与研究;1996年03期 |
12 |
王来贵,刘向峰,宁民霞,贺丽萍,黄润秋;岩石力学系统演化过程研究现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3 |
杨常春;;Gleeble38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整体设备特性研究[J];物理测试;2007年06期 |
14 |
卢秀慧;化学热力学系统二元溶液及临界点的稳定条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
15 |
江文武;徐国元;马长年;;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矿房间矿柱的稳定性分析[J];金属矿山;2007年09期 |
16 |
;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J];断块油气田;2010年02期 |
17 |
В·Н·попов;陈鼎懿;;房柱法空洞状态的肉眼检查[J];中国矿山工程;1984年10期 |
18 |
张文圣;化学热力学系统二元溶液及临界点的稳定条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9 |
何满潮;;滑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
20 |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姜耀东;;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J];煤矿支护;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