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
【摘要】:
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目前矿井支护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高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矿井高产高效的实现。矿井支护设计应向可靠性设计方向发展,以便适应我国加入WTO后与《ISO2394:1998))系列及《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接轨。
本文主要以“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研究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重点对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及保障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稳步增长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采用“信息熵”与可靠性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可靠熵理论模型,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型;对围岩分类、荷载进行“不确定性”数学辨识,提高计算准确性;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对支护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围岩—支护”系统复杂性研究
分析研究了影响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确定矿井“围岩—支护”系统是一个大的复杂系统。利用“耗散结构”理论从系统宏观的角度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根据围岩熵产生和支护熵流原理初步建立了“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型,确定了“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的判别条件。
(2)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熵描述的研究
对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利用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建立矿井支护系统极限状态方程。利用“信息熵”是系统不确定的原理对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建立了矿井支护系统可靠熵理论与可靠度熵函数分析方法。可靠熵是系统平均可靠性的度量,而可靠度熵函数把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信息相联系,提高矿井支护可靠性设计水平。
(3)围岩分类与荷载辨识的未确定数学模型研究
根据目前围岩分类方案与顶板压力理论模型较多、对支护系统可靠性设计影响较大的特点,研究如何利用多种围岩分类方案和荷载模型获得的信息,发挥每
种理论与方法的优点。利用“不确定性.”数学原理对围岩分类、顶板压力模型进
行辨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支护系统可靠性保障体系研究
保障支护系统可靠性稳步增长的关键是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实施。对影响可靠
性稳步增长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集对分析”理论对可靠性保障体系
进行评价分析。
|
|
|
|
1 |
王洪光,王国平;集对分析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J];干旱环境监测;2002年03期 |
2 |
张松滨;集对分析与企业环境经济效益综合评价[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年03期 |
3 |
韩莉,田玉丽;集对分析在矿区铁路运输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03年01期 |
4 |
石月珍,严以新;集对分析在盐城滨海湿地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5 |
赵克勤,王礼品,楼宛华;集对分析在设备设计改造方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有色设备;1994年03期 |
6 |
叶义成,张一敏,王军;矿山公司内部经济效果综合比较的集对分析模型[J];中国锰业;2001年03期 |
7 |
王霞,彭晓华;集对分析中差异度系数i的取值方法及应用[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8 |
叶义成,伍佑伦;矿山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J];金属矿山;2000年06期 |
9 |
王国平,王洪光;集对分析用于污水处理厂的综合评价[J];江苏环境科技;2002年01期 |
10 |
沈珍瑶,张征,谢彤芳;集对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探讨[J];环境保护;1999年10期 |
11 |
李梅;基于SPA的机床主轴精度评价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
12 |
赵克勤;基于集对分析的大小关系刻划及应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1996年03期 |
13 |
黄炎焱,吕和,叶义成;基于集对分析同一度的武钢年度经济效益评价[J];武钢技术;2000年06期 |
14 |
吴大国;汪明武;张薇薇;;基于集对分析的围岩稳定性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2期 |
15 |
赵聚红;;基于集对分析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2期 |
16 |
张秋勇;用集对分析法研究西服面料的服用性能[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7 |
张文艺,方华,蔡建安,钟梅英;利用集对分析法对马鞍山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8 |
倪克平,范铁桢,胡建军;基于同异反态势排序的河南烤烟化学成分指标评价[J];烟草科技;2004年03期 |
19 |
王栋,朱元甡,赵克勤;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集合论的水体营养化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J];水文;2004年03期 |
20 |
杨洁;王国平;王洪光;;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集对分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