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本煤层水力压裂致裂机理及裂隙发展过程研究

张国华  
【摘要】: 当今,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预计量到2020年达到目前的两倍。瓦斯是煤炭的伴生资源,同时又属于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因此,提高瓦斯抽集效果,增加瓦斯能源利用比率,是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和开发绿色能源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煤层瓦斯抽集开采中的水力压裂技术开展了理论研究工作,依据地下煤体形成机理和工程特点,提出煤层是一种具有多分层结构的地质体,且组成煤层的煤分层具有多微裂隙、多孔隙结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煤层和煤分层的力学特点及其渗透率规律。进而论文分析阐述了煤分层中钻孔、分层层面钻孔、以及穿层钻孔水力压裂的起裂机理。 1)位于煤分层中的沿层钻孔起裂压力和起裂方向取决于原岩应力大小和侧向应力系数; 2)位于煤分层层面处的钻孔,其起裂位置和压力除受原岩应力大小及状态的影响外,还与分层层面强度及相邻煤分层的强度有关; 3)穿层钻孔起裂位置、方向及起裂压力主要受最弱煤分层及分层层面强度的影响。 在分析了水力压裂钻孔起裂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原一级裂隙弱面扩展延伸和次级弱面发生起裂的力学条件,并通过MATLAB语言编制了钻孔起裂、弱面扩展延伸和次级弱面起裂的数值计算程序,数值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论文在概括分析水力压裂控制机理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煤层瓦斯抽集中水力压裂综合设计的思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国华;葛新;;水力压裂钻孔始裂特点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郑瑞堂,于承泽,宋永杰,许嗣坤,黄卫岚;水力压裂设备化学去污技术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8年00期
3 Ю.А.波洛佐夫;王安则;;多孔岩层堵水参数计算方法[J];矿业工程;1990年04期
4 William P.Iverson;齐军位;王雅萍;;各向异性地层中用测井导出的应力[J];国外测井技术;1997年03期
5 伊丕丽,封永利,游龙潭,田华东,李英;现河低渗透油区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1年03期
6 Zillur Rahim ,刘广群,骆江涛,王雷;Ghawar油田碳酸岩和砂岩油藏的水力压裂措施[J];国外油田工程;2003年08期
7 王惠清,刘进军,周高鹏,古丽曼,罗永全;微地震方法监测水力压裂改善措施效果[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李哲,杨兆中,李小刚;水力压裂模型的改进及其算法更新研究(下)[J];天然气工业;2005年02期
9 谷乾胜,柳涛,赵林;水力压裂裂缝延伸方向的新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5期
10 梁卫国,赵阳升,徐素国;盐矿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及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4期
11 张兴辉;;浅析油田增产改造技术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年14期
12 ;抚顺北龙凤煤层水力压裂排放瓦斯[J];煤炭科学技术;1981年06期
13 蒋惺耀,王允诚,孟慕尧,朱过才;水力压裂机理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14 杜伊芳;国外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现状和发展[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15 陈治喜,陈勉,金衍,黄荣樽;水压致裂法测定岩石的断裂韧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16 王宗六,李青慧,王云艾;水力压裂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0年02期
17 饶伟锋,张若京;水力压裂中多孔岩体的等效弹性常数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18 白莉;王士斌;洛扬;;微地震裂缝成像技术在水力压裂作业中的应用[J];国外油田工程;2007年11期
19 王童;聂勋勇;王平全;李晓亮;;水力压裂中的压裂液滤失模型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8年03期
20 汪跃龙;霍爱清;程为彬;吕锦省;;自主存储式水力压裂过程井下测试系统设计[J];测控技术;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罗天雨;王嘉淮;潘竞军;;天然裂缝储集层水力压裂排量优化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建军;杜广林;薛强;;水力压裂的连续损伤模型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张若京;;地下能源开发的重要技术——水力压裂[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张福旺;;平煤股份十矿突出煤层高压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研究[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5 姚璐;张若京;许震宇;饶伟峰;;含微裂纹岩石的弹性模型在水力压裂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6 闫铁;陈要辉;毕雪亮;;射孔井筒水力压裂的裂缝形态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家祥;张文泉;;井下水力压裂应力测量[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李传华;陈勉;金衍;;层状介质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蔡国华;;复杂小断块注水开发油藏水力压裂实践与认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董联合;周元岐;马玉生;程琼;田保权;;胡庆油田最大地应力方向分布规律[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一分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彪仿俊;水力压裂水平裂缝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张广明;水平井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蔡长宇;水力压裂井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刘先灵;水力压裂实时监测及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5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严波;水平井水力压裂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刘伟;水力压裂压力动态试井分析与增产效果提高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李曙光;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机理、压裂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叶登胜;降低油气储层异常破裂压力理论与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10 陈要辉;海拉尔油田凝灰质储层水力压裂力学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华;本煤层水力压裂致裂机理及裂隙发展过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2 蒋旭刚;潘二矿水力压裂增透范围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魏宏超;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多裂缝理论与酸化改造探索[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4 孙敏娜;水力压裂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5 吴百烈;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几何参数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戴林;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设计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7 华敬涛;预留变形量水力压裂石门快速揭煤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韩培锋;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9 王珏;基于损伤理论的水力压裂人工裂缝应力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10 张玮;裂缝性油藏岩石力学特性及其对水力压裂起裂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郑水平 通讯员 张子明;辽河水力压裂技术激活马古6井[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李成;压裂封隔器应用效果好[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翟合;“水力压裂”可治三软煤层瓦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刘翔飞;市场青睐实力军[N];中国石油报;2001年
5 周杰;微地震监测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特约记者邹本强 通讯员徐乐 李玉印;辽河陈古潜山水力压裂改造获高产油气流[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周宏;冲击波解堵在油田开发中突显威力[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记者 赵双;国际压裂技术专业交流会在京召开[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宁洁;技术进步推动能源领域变革[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0 李琛;地层破裂压力降低的奥秘[N];中国石油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