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喀左盆地烃源岩系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本文根据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原理,对建昌—喀左盆地烃源岩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揭示出该区北票组烃源岩为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的淡水湖沼相沉积,沉积时水体较浅; 九佛堂组烃源岩为弱还原—还原条件下的淡水—微咸水湖相沉积,沉积时水体较深。同时,北票组发育河流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 九佛堂组发育河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阐明了北票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腐殖型和腐泥腐殖型为主,处于未成熟阶段; 九佛堂组烃源岩丰度较低,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进而论述了盆地的构造演化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发育程度与分布,沉积环境控制了烃源岩原始有机物质沉积时的生物类型及丰度。最后指出在研究区内,四官营子凹陷和建昌凹陷生烃条件较好,是今后寻找油气的有利地区。
|
|
|
|
1 |
史宣玉,喻春辉,热依汗古丽,刘树辉,哈丽娅;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1995年03期 |
2 |
杨福珍;王宇林;;赤峰—铁法晚中生代断陷盆地群的泥石流相[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3 |
秦勇,傅雪海,岳巍,林大扬,叶建平,焦思红;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之关系探讨[J];古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
4 |
李潍莲,刘震,吴因业;H盆地L区块下白垩统地震相分析及沉积体系预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年05期 |
5 |
赵俊兴,田景春,蔡进功;惠民凹陷南坡古中生代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演化[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年01期 |
6 |
焦养泉,陈安平,王敏芳,吴立群,原海涛,杨琴,张承泽,徐志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
7 |
刘剑伦;吴建政;侯方辉;朱晓曦;;塔中隆起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条件[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03期 |
8 |
佟殿君;任建业;任亚平;;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3期 |
9 |
刘帅;巫建华;管太阳;周维勋;;甘肃北山公婆泉盆地沉积体系与铀成矿条件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
10 |
刘俊;杨洪;沈华;李华滨;赵国霞;;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中国矿业;2006年11期 |
11 |
郝蜀民;李良;尤欢增;;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J];中国地质;2007年04期 |
12 |
邹德江;于兴河;梁宏斌;洪月英;林闻;詹路锋;;饶阳凹陷马西地区沙三中、上亚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4期 |
13 |
赵追;曹铭;杨道庆;;小型箕状断陷湖盆缓坡带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模式[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4 |
刘磊;张光亚;侯连华;罗贝维;万策;白雷;李道清;;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及邻区构造变换带与油气成藏关系[J];现代地质;2009年04期 |
15 |
胡望水;胡芳;李瑞生;柴华;李涛;龚良源;;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区坡折带发育及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3期 |
16 |
韩美莲;吕大炜;王芳;贾强;;临清坳陷晚古生代煤成气储层沉积学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4期 |
17 |
刘启亮;罗顺社;;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沉积体系研究[J];油气地球物理;2010年03期 |
18 |
沈忠山;;塔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4期 |
19 |
董艳蕾;朱筱敏;李洋;王平;滑双君;于学敏;;黄骅坳陷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4期 |
20 |
张惠良;李宝芳;马文璞;宋绵新;;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杨山组沉积体系及聚煤规律[J];岩相古地理;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