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孔钛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李伯琼  
【摘要】: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多孔钛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与其力学性能和生物化学相容性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和分析了孔隙结构对多孔钛的断裂机制和导电性能的影响,以期利用多孔钛独特的孔隙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与骨接近的力学性能,应用于种植体等骨科临床领域。 论文首先选取球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孔隙结构(孔隙度为10—70%,孔隙尺寸500μm,开孔率75%)可控的多孔钛。其孔隙分两种:尺寸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具有台阶表面、相互连通的宏观大孔隙和尺寸为几到十几微米分布在孔壁上近似球形的微孔。宏观大孔隙的孔隙度、孔隙尺寸及连通程度随着造孔剂体积分数及尺寸的增大而增大;与此同时,大孔隙的各向异性随孔隙尺寸的增大成线性降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增大,孔隙尺寸和数量减小,微孔隙的形貌逐渐趋于球形。 多孔钛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线弹性阶段、塑性屈服平台和致密化阶段,而拉伸和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只有线弹性特征。在三种状态下,多孔钛均发生脆性解理断裂,其主裂纹受大孔隙的控制,沿与外加载荷方向成45°角扩展。随孔隙度及孔隙尺寸的增大,多孔钛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降低。与MOri-Tanaka模型相比,多孔钛的弹性模量、强度与孔隙度的关系更加符合Gibson-Ashby理论计算值;其泊松比v*介于-0.92—-0.37之间,且与孔隙尺寸近似成线性关系。随烧结温度的增大,烧结时间的延长和烧结真空度的提高,多孔钛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增大。 多孔钛(孔隙度为10-70%,大孔隙尺寸为100-500μm)在1 M NaOH溶液、0.1MH2SO4溶液和37℃Hank's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均具有活化-钝化特征,而在37℃0.9% NaCl溶液中表现为自钝化特征。随孔隙度的增大和连通大孔隙尺寸的降低,多孔钛的有效表面积增大,致使其腐蚀电流密度增大,但腐蚀电位变化不大(6%)。 多孔钛的电导率随孔隙度的降低(由70%降至10%)和大孔隙尺寸的增大(由150μm增至400)而增大。两者的关系符合麦克斯韦近似理论;而微分有效媒体近似理论仅适用于平均孔径为400μm,孔隙度为40-70%的多孔钛。综合考虑孔隙度、孔隙尺寸和形态等因素对多孔钛导电性能的影响,麦克斯韦近似理论和微分有效媒体近似理论分别修正为σ=σ0(1-ε)/(1+aε+bxε)和σ=σ0(1-ε)(c+dx),式中:σ和σ0分别代表多孔钛及孔壁材料的电导率,ε代表孔隙度,x代表孔隙尺寸,a和b分别为与实验条件和与孔隙形态有关的常数,c和d分别为依赖于系统参数和孔隙形态的临界指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丽华;潘保芝;单刚义;;围压和孔隙结构对不同粒级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8年03期
2 朱春笙;煤的孔隙度与煤质的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6年05期
3 易敏,黄瑞瑶,孙良田,王珏;测量储层多孔介质孔隙度及其分布的新方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昕旭;;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6期
5 刘云;贺振华;汪瑞良;文晓涛;曾驿;;基于地震相分析的孔隙度预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年04期
6 张凌;白建峰;;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的方法与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7 季赟;;浅谈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的方法及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8 陈占清;李顺才;茅献彪;黄先伍;;饱和含水石灰岩散体蠕变过程中孔隙度变化规律的试验[J];煤炭学报;2006年01期
9 任勇,何伟,钱立军,孙艾茵,刘蜀知;岩石弹性变形中孔隙度变化公式及其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3期
10 李传亮;孔隙度校正缺乏理论依据[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3期
11 谢月芳,PerArneBjorkum;石英砂岩孔隙度预测与时间、温度、深度、缝合面密度和含烃饱和度的关系[J];海洋石油;1999年02期
12 刘应;用测井资料组合分析油层目前孔隙度可能性的探讨[J];测井技术;1985年04期
13 Rashid D.Dzevanshir;马立祥;;不同埋藏深度泥质沉积物孔隙度定量评价的简易方法[J];基础地质译丛;1987年01期
14 R.D.Dzevanshir;周建民;;不同埋深的泥质沉积物孔隙度的简单定量分析[J];海洋地质译丛;1987年02期
15 任大星;梅宁毅;黄坤耀;;用多段反应带模型对怀集磁铁矿球的氢气还原反应速度的解析[J];化工冶金;1987年04期
16 Kri■ J;姜朴;;德拉瓦气田岩性关系和孔隙度的例证[J];国外油气勘探;1988年01期
17 M.Scherer;王建平;;影响砂岩孔隙度的参数:砂岩孔隙度预测模型[J];国外油气勘探;1988年06期
18 O·C·Maodonald,H·A·McCartney,张志;用数字化影象轮廓图计算防风林的孔隙度[J];防护林科技;1988年00期
19 冯启宁,尚作源;超高频(UHF)范围内沉积岩的介电特性[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20 谭廷栋,张志伟;用“天然气标志”指示气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兵;唐杰;孙成禹;;双孔隙度岩石应力依赖的孔隙变形特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崔京钢;;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砂岩(视)孔隙度的方法[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可变临界孔隙度模型及横波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谭茂金;张松扬;;全直径岩芯标定测井孔隙度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廷安;刘震;;基于成岩作用的砂岩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为例[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冯敬英;罗建群;张革;聂勋碧;;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李琪;李生杰;杨锋;;孔隙的压力敏感性分析[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0:油藏地球物理[C];2016年
8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多孔可变临界孔隙度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张繁昌;曲寿利;康仁华;;用神经网络求取孔隙度[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王飞宇;关晶;冯伟平;包林燕;;过成熟海相页岩的孔隙度和游离气量[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琼;多孔钛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2 贺锡雷;烃类预测的岩石物理基础和地震孔隙度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俞昊良;脱硫副产物施用条件下碱化土壤结构演变机制及其定量表征[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刘开元;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段扬;增压过程中土体孔隙变形的CT扫描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6 郭敏;基于碳骨架的多孔医用金属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张守伟;东营北带砂砾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张雁;大庆杏南油田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敏;基于二维成像测井的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肖南;岩石孔隙结构三维随机重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凡;数字岩芯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电特性计算[D];长安大学;2018年
2 潘珂;含粘土致密砂岩孔隙度应力敏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3 陈阁;破碎岩体渗流试验研究及其传质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4 贾雨婷;礁滩储层高精度孔隙度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杨丽;未固结砂岩孔隙度低频趋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崔晓明;不同孔隙度多孔钛种植体对成骨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郭慧;森林冠层孔隙度提取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8 李娜;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及孔隙度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叶聪聪;镇北—环县地区长6-长8油气成藏动力研究和有利目标预测[D];长江大学;2013年
10 蔺丽君;孔隙尺度渗流及其与变形耦合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鑫;孔隙度对固相反应合成的影响[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王艳萍;2200℃的科学之花[N];中国建材报;2017年
3 中航工业强度所副总工程师 杨胜春;创新复材力学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N];中国航空报;2016年
4 长江;利用稀土提高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5 张军;基于数字岩心的孔隙网络建模方法研究 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N];科技日报;2007年
6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陈科;页岩气的储集之地:页岩孔隙[N];中国矿业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