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野生大豆对盐碱土的适应性研究
【摘要】:
盐碱土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壤类型,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盐碱地的植被覆盖率很低、环境较差。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盐碱地的植被覆盖率。选择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作物品种对于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改善盐碱地的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盐胁迫下5755、9-3、312-3、中野1号和中野2号5种野生大豆的生物量、氮含量的差异和土壤中碳与氮比等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野生大豆5755适合在盐碱地上栽培。
(1)盐胁迫下,野生大豆5755的植株生物量大于9-3、312-3、中野1号和中野2号,植株高度大于中野1号和中野2号。野生大豆5755在盐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和生长能力都好于9-3、312-3、中野1号和中野2号。
(2)在盐胁迫下,野生大豆5755吸氮量大于9-3、312-3、中野1号和中野2号,收获期的土壤中碳氮比小于9-3、312-3、中野1号和中野2号。所以野生大豆5755对氮的吸收和利用要好于其它试验品种。
(3)在盐胁迫下,野生大豆各种性状都优于其它试验品种并且与对照都无显著差异。说明,野生大豆5755的耐盐性好于9-3、312-3、中野1号和中野2号,更适合在盐碱地上栽培。
2盐碱土施到普通土壤上,一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到普通土水平。土壤含盐量在海水处理后瞬间提高,并随着大豆生长期逐渐降低。盆栽试验中,野生大豆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的含盐量。野生大豆对土壤阴离子的组成有很大影响,从原盐碱土到收获期土壤中阴离子的组成发生变化。
3植被覆盖度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盐胁迫下,除中野1号的第二次海水处理外,3种大豆地面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大小关系相同,说明盐胁迫下地面覆盖度大的大豆品种,生物量也大。
在盆栽和田间种植情况下,土壤含盐量都随着野生大豆的生长期逐渐降低,野生大豆5755种植在含盐量高且动态平衡的盐碱地上的耐盐和植被覆盖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对植物耐盐性研究尚无统一的生理指标,如能找到植物耐盐表观性状和生理规律,将极大地推动植物耐盐性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