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宽频带微带天线的研究
【摘要】: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带天线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易与载体共形、与集成电路的兼容性好、易于大批量制作等优点,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对天线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限于军用雷达的超宽带(UWB)技术可用于民用产品上,因而微带天线的宽频带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以微带天线为平台,针对超宽带天线的技术参数运用微带天线展宽频带的相关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然后基于FDTD为工具搭建微带天线模型,通过仿真来研究影响微带天线带宽的因素,设计UWB天线。本文首先设计了金属脊结构、阶梯形结构和采用矩形切角的宽频带微带天线,采用这三种方法设计的天线的带宽分别达到了23.6%、101.7%和78.3%;针对微带天线单元增益低的缺点,设计了一宽频带四元微带天线阵,阵元采用加厚的介质基板和在贴片上开窗以实现宽频带,并在阵列中加入了共面型电磁带隙结构,使得天线阵的增益由13.2dB提高到了14.8dB;最后设计了一超宽带微带天线,采用了前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将阶梯形结构、接地板开窗和矩形切角结合起来,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主谐振频率7GHz,工作频段2.4~12.3 GHz,覆盖了超宽带通信3.1~10.6 GHz的频段,谐振点处主方向最大增益值为7.4dB。
|
|
|
|
1 |
沈丽英,卿显明,卢剑,张其劭;小型化高温超导微带天线研究[J];电子学报;1996年06期 |
2 |
车仁信,张坤武;微带天线作为车载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的理论探讨[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3 |
赵云,帅农村,苗放;一种微蜂窝室内吸顶式基站天线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
4 |
张军,朱旗;利用混合模型法计算微带天线间互耦[J];微波学报;2004年03期 |
5 |
周碧峰;;微带天线工作原理和设计[J];电子技术;1980年01期 |
6 |
K·马德儒比;梅岭;;关于微带天线的空腔容积内所储存的能量的精确表达式[J];雷达与对抗;1986年05期 |
7 |
徐琰,张立东;矩形微带串馈线阵的设计和仿真[J];制导与引信;2003年04期 |
8 |
韩庆文,易念学,李忠诚,雷剑梅;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实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9 |
牛俊伟,钟顺时;柱面共形蝶形微带天线的阻抗特性和方向图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
10 |
曾文波;方形切角园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1 |
董伟伟;;改变微带天线基板形状实现圆极化[J];遥测遥控;2008年05期 |
12 |
夏京祥;;毫米波微带天线[J];火控雷达技术;1987年04期 |
13 |
饶亲江,龚中麟,徐承和;偏心圆环及同心圆-椭圆环微带天线的谐振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4 |
丁卫平,徐金平;背腔式微带天线电磁散射分析的FEM/POPTD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15 |
吕文俊,程崇虎,朱洪波;一种小型加载微带天线的设计[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6 |
车仁信;张坤武;程鑫;;微带天线参数模拟测试[J];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3期 |
17 |
张俊文;武强;钟顺时;许赛卿;;大带宽脊形接地板贴片天线[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8 |
王昊;;IE3D仿真软件在天线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武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19 |
孙玉发;微带天线技术及其发展[J];无线电工程;1998年04期 |
20 |
朱美红,曹必松,张雪霞,李伟华,姚保纶,周岳亮,何萌,陈正豪,刘铁军;高温超导圆极化微带天线辐射性能的研究[J];电子学报;200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