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AGENT的智能航运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水路运输具有运能大、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污染轻的明显比较优势,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航运特别是长江航运,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等方面,经历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建设发展过程,并逐渐显现出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航运信息系统“分散孤立、条块分割”的现状。信息化与航运业务的整合、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同是内河航运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航运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各种航运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交换,对各种运输情况的协调和处理,建立起来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水上运输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使交通设施、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最终实现交通运输服务社会化和管理智能化。为此,本文以“智能航运”为理念,以交通运输部项目《长江航运公共综合服务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为依托,提出采用多Agent技术构建智能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并对多Agent理论及其在航运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里,服务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各航运要素不仅仅是服务的受众者,更成为体系中的信息服务者,从而实现航运行业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航运的信息资源与组织结构关系,梳理航运系统信息流,得出航运信息处理逻辑框架。针对框架特点,研究分析了MAS理论与技术应用于智能航运系统的可行性。对现有MAS联邦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C-M结构模型。该模型通过水平空间分解和垂直功能分解,将整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易处理的子系统,控制作用分解到不同的层次上,并通过局部的协调来实现复杂的控制任务和目标,从而解决了巨型复杂系统的维数灾难和可靠性问题。基于C-M结构模型,本文建立了基于地理区域划分和基于业务功能划分的两种智能航运信息系统(IWTIS)的体系框架,分析比较了两种框架的特点和适用性。文中分别设计了执行层和协调层Agent的典型结构,并基于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给出了结构各要素形式定义和Agent基本功能的代码实现。
IWTIS框架的特点是信息的分散性、动态性和异构性,Agent协作行为的协调程度、系统的全局连贯性以及IWTIS组织是否具有自适应性是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和开放性的核心研究内容,同时也是衡量系统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研究了合同网模型这一MAS协作技术中相对成熟的协商机制,针对其在IWTIS的动态信息交换与服务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通信量大、决策过程复杂、决策效率低的问题,对熟人集招标策略进行改进,引入承诺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承诺和能力的改进招标策略,加入招标限制机制,并给出了基于承诺信用度和能力的评标策略。针对多Agent利益冲突和竞争问题,本文研究基于对策论的多边多回合协商算法,提出基于IWTIS架构的改进算法,该算法不依赖于Agent在收益方面的全局性知识,同时又可充分利用Agent对于该问题的局部知识,从而达到消解冲突、实现协作的目的。
最后,本文针对长江交通管理的实际现状和需求,基于IWTIS框架建立面向全流域的交通协同监控与诱导系统,进行了系统结构和功能设计,分析了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交通流协同监控与诱导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Agent协同的交通监控与诱导系统能够有效地疏导航道交通,避免交通拥堵的发生,从而提高航道通行效率和船舶航行安全。
|
|
|
|
1 |
朱义强,李心科;面向Agent的软件度量模型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2 |
李光荣,龚光容,丁武学;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零件工艺信息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17期 |
3 |
李强,詹磊,冯健翔;智能Agent的理论、体系结构和语言分析[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4年04期 |
4 |
周晓俊,张申生,曹健;支持大规模定制的商业过程仿真建模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年S1期 |
5 |
马良荔,贲可荣;一个多Agent系统合作模型[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6 |
代春艳,张小真;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 Agent 的构建[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7 |
刘世平,张洁,饶运清,李培根;分布式车间管理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12期 |
8 |
黄敏,佟振声,朱永利,马永光,曹文亮;基于多Agent的电厂级监控信息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8期 |
9 |
曹菊红,高晓光;多架无人机协同作战智能指挥控制系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3年05期 |
10 |
张军,孙宇;先进制造系统中一种基于MAS的检测监控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3期 |
11 |
董昊,严洪森;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面向Agent制造系统的任务分配决策[J];制造业自动化;2003年07期 |
12 |
胡文斌,王少梅;基于多Agent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协调通讯机制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S1期 |
13 |
周晓俊,曹健,张申生;基于服务的Agent与工作流集成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年03期 |
14 |
孙娟,施卫忠,宁建国;基于Agent的轨道交通ATS系统仿真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04年03期 |
15 |
刘海庆,邹云松,杜文君;网络中基于Agent的信息搜索特点及策略规划[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6 |
陈小全,张继红,傅鹂,向宏;基于MA的可生存系统基本服务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
17 |
李宏;基于多Agent的虚拟装配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4年10期 |
18 |
盛秋艳;基于Agent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的设计与实现[J];应用科技;2004年11期 |
19 |
储备,范晓莉,何倬,蔡青;网络CAD技术应用与展望(续完)[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年03期 |
20 |
盛戈暤,涂光瑜,罗毅,邬炜;基于多Agent的二级电压控制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