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物流规模的增大和物流所依托交通资源的日益社会化,物流的运作形态逐渐呈现出以物资生成源(如工厂等)、物流通道(如铁路、公路以及飞机、船舶航线等)、物流中心节点(如港口、车站、配送中心等)、物资需求源(如建设工地、居民区等)等各要素协调作用的系统效应,构成了物流场的演变形态。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分析物流的本质特征和运行特点,本文在物流中心周边形成的狭义概念的物流场基础上,对广义概念的物流场进行研究,即研究物资从物流生成源,沿物流通道,经物流中心向物流需求源流动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场论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物流的生成原因和运行机理,对于深化现代物流理论研究、推动物流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在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回顾国内外场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分析物流活动展开时空范围与场的相似性,证明了物流场的客观存在性;其次,以物流、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提出了包含物流活动全部时空范围的物流场概念,分析了物流场的物质构成要素与空间结构,定义了物流势能、物流阻抗、物流场强度等物流场特征量;再次,运用场论对物流生成的内涵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物流生成的数学模型;同时,在物流生成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物流生成后在实际物流网络中的运行规律,建立了能够证明物流运行机理的物流运行模型;最后,利用物流场、物流生成、运行机理的分析方法以及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玉米物流的“场”形态和基本特征。
上述研究内容和成果为物流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和视角,对物流理论体系的充实与完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