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复合镀层技术的研究
【摘要】:摩擦磨损是导致设备零件失效的重要原因,而复合电镀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工程技术,既可以对表面起到强化作用,又可以作为重要修复技术,不仅使设备零件恢复到合适的尺寸,同时也提高了设备零件的表面质量。本文采用复合电镀技术使镀层的硬度、耐磨性能、结合强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采用对比试验方法,通过添加分散剂并经超声波振荡后,得到了SiC颗粒在镀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为下面的复合电镀奠定了基础。
本文以硬度和电流效率作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到了镍基SiC复合镀、铁基SiC复合镀以及铁镍基SiC复合镀的最佳工艺影响参数:镍基SiC复合镀,温度50℃,电流密度1A/dm2, n-SiC浓度值8g/L;铁基SiC复合镀,温度40℃,电流密度12A/dm2, n-SiC浓度值8g/L;铁镍基SiC复合镀温度60℃,电流密度1.5A/dm2, n-SiC浓度值8g/L。并且三种复合镀层的硬度值比施镀前(150HV)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摩擦磨损试验中,通过摩擦系数、磨损量以及划痕的比较分析得出了铁基SiC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要优于另外两种镀层;在热震试验中,通过热震前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和表面金相显微分析得出了镍基SiC复合镀层的结合强度性能要劣于另外两种镀层;在电解腐蚀试验中(EC试验),通过腐蚀前后表面的金相照片分析得出了三种镀层具有较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本文最后在内燃机气缸套上施镀三种复合镀层,通过摩擦磨损试验也得到了在耐磨性能上,铁基SiC复合镀层要明显的优于另外两种复合镀层。
|
|
|
|
1 |
王云燕,彭文杰,何德文,舒余德,郝建军;碱性锌酸盐体系锌-铁-二氧化钛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涂饰;2003年01期 |
2 |
郭鹤桐;覃奇贤;叶德洪;;复合电镀不锈钢镀层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1991年01期 |
3 |
季孟波,洪燕,何安国,蔡杭锋,魏子栋;功能梯度材料及其复合电镀制备现状与进展[J];电镀与精饰;2005年05期 |
4 |
程立新,邱建伟,杨杰辉;Ni-PTFE复合镀层的性能及其新的应用[J];表面技术;1997年04期 |
5 |
彭元芳,赵国鹏,刘建平,曾振欧,于杰;Ni-α-Al_2O_3纳米复合电镀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J];表面技术;2004年01期 |
6 |
冯秋元;李廷举;金俊泽;;影响微粒复合沉积的诸因素[J];材料保护;2006年05期 |
7 |
田华;赵程;付平;许雪;马泊江;;SiC颗粒对镀铁层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J];电镀与精饰;2006年04期 |
8 |
胡信国,王素琴;电沉积复合钢层[J];摩擦学学报;1982年04期 |
9 |
闻振东;铁基复合电镀的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0年01期 |
10 |
唐致远;郭鹤桐;;复合电镀在国内的应用[J];电镀与环保;1991年06期 |
11 |
白晓军;耐磨Ni-SiC复合电镀及其应用[J];电镀与环保;1994年01期 |
12 |
刘慷;富家骏;;Ni—P—W—SiC复合镀层的研制[J];电镀与精饰;1990年01期 |
13 |
郭鹤桐;王兆勇;舒钰;邱训高;;新型电接触金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1984年05期 |
14 |
张三元;;复合电镀——工程(功能)镀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J];电镀与精饰;1985年03期 |
15 |
郭鹤桐,王兆勇;在柠檬酸镀金溶液中复合镀层的形成机理[J];天津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16 |
郭忠诚,郭淑仙,朱晓云;电沉积多元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J];电镀与环保;2001年02期 |
17 |
李辉,戴俊;纳米材料在复合电镀中的应用[J];电镀与环保;2004年01期 |
18 |
张爱玲,黄安;Ni-Al_2O_3复合电镀工艺[J];电镀与环保;1996年02期 |
19 |
舒余德,邓朝阳,谢勤;(Zn-Co)-TiO_2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0年06期 |
20 |
程立新,杨杰辉,邱建伟;电镀Ni-PTFE复合镀层研究[J];电镀与环保;199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