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队建模与控制研究
【摘要】:自主车队控制系统是自动化公路系统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旨在通过导航和控制技术使车辆以车队形式自动行驶,从而提高公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论文对自主车队系统中存在的通信限制、传感器检测距离有限、车队子系统耦合、车辆参数不确定性以及非线性动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针对考虑网络诱导延时/丢包、领队车辆加速度干扰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的自主车队控制问题,提出异质分层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框架。结合第一层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和第二层保性能H∞控制器,采用新颖的延时系统鲁棒控制方法,实现车队稳定和车队队列稳定的控制要求。
针对自主车队中车载传感器测量能力有限以及车辆存在燃油延时和制动延时的问题。通过建立检测距离受限的传感器模型,并结合车队控制器的结构,提出变结构保性能控制算法,最后将该算法应用到Arduino设计的智能车队中。
针对自主车队是一个子系统相互关联交叠式系统的问题,通过包含原理构造新的状态和输入矩阵对,将该交叠系统扩展到高维空间中实现系统解耦,在扩展空间中设计分散式保性能控制器,最后通过包含原理限制条件将该控制器转换到原车队系统中以便于应用。
针对考虑路面坡度和风力影响的非线性车辆动态模型,以及综合考虑车队中术建模动态以及模型的不确定信息问题,通过构造新的Lyapunov函数,并基于RBF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自适应保性能控制算法,保证车队系统取得好的控制性能。
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思路。
|
|
|
|
1 |
牛燕影;刘德友;关新平;;模糊变时滞系统的保性能控制和稳定性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2 |
陈泽强;徐小增;胥布工;侯晓丽;;不确定时滞系统的保性能控制[J];控制工程;2007年03期 |
3 |
李晓霞;王汝凉;黎艳萍;赵坤;;凸多面体不确定离散广义系统保性能控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4 |
关新平,陈彩莲,龙承念,刘奕昌,段广仁;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鲁棒保性能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2期 |
5 |
吴忠强,李杰,高美静;不确定连续时滞模糊系统的保性能控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6 |
吴忠强,奥顿,刘坤,王子洋;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模糊保性能容错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5期 |
7 |
杜宝珠;张庆灵;;不确定广义系统的保性能控制[J];信息与控制;2006年04期 |
8 |
龙滔;杜雨颖;刘志东;;不确定时滞系统的可靠保性能控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9 |
张颖;段广仁;;不确定离散切换系统具有极点约束的保性能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7年11期 |
10 |
刘小梅;王天成;李圣涛;;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非线性保性能控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9年02期 |
11 |
刘春涛;武俊峰;刘善伍;;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在线性定常不确定采样系统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2 |
赵新刚;韩建达;;直升机航向鲁棒保性能控制(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9期 |
13 |
蒲兴成,汪纪锋,尹帮勇,杨春德;基于鲁棒分析的一类随机系统的保性能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
14 |
吴忠强,李杰,高美静;不确定离散模糊系统的最优保性能控制[J];工程数学学报;2005年06期 |
15 |
李俊;蔡立军;;线性不确定多时滞系统的输出反馈保性能控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6期 |
16 |
顾则全;廖福成;刘贺平;;不确定广义系统的保性能控制:LMI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7 |
吴忠强;李杰;高美静;;不确定离散模糊系统的保性能控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5期 |
18 |
杨雪;刘晓华;;不确定广义系统的弹性保性能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7期 |
19 |
贾新春;邓玮璍;;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经动态输出反馈的时滞依赖保性能控制[J];信息与控制;2006年04期 |
20 |
杨雪;刘晓华;;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弹性保性能控制[J];工程数学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