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电感油液检测芯片的优化研究
【摘要】:液压油和润滑油相当于是动力机械设备中的“血液”。动力机械设备能否正常的工作与其“血液”的清洁程度有着紧密的关联。经国内外研究表明,油液中的金属磨粒是造成机器设备发生故障的最主要原因。针对控制油液中金属颗粒污染物的重要性,许多检测油液污染程度、检测油液中金属磨粒尺寸大小的方法及仪器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检测油液中金属磨粒的尺寸、数量、性质,本论文对传统电感检测芯片进行优化,并创新使用双螺线圈互感方法制作出微流控电感油液检测芯片。
论文首先介绍了文章课题的来源及选题意义,并介绍了当前检测金属磨粒的方法及检测能力与优缺点。介绍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对油液检测的影响。金属磨粒尺寸的大小与机器设备磨损程度有很大关系,本文结合金属磨粒测量方法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粒度测量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金属颗粒与通电螺线圈之间存在的电感关系,得到影响微流控电感油液检测芯片检测能力的有关线圈结构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对检测芯片进行优化。并利用互感原理设计出新型的双线圈检测芯片,通过实验将单双螺线圈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双线圈检测芯片的检测能力较单线圈得到很大的提高,能检测到更小的铁颗粒,并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与检测精度。
|
|
|
|
1 |
周小棉,戴忠鹏,罗勇,刘大渔,王辉,毛秀丽,林炳承;注塑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其性能考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1期 |
2 |
沙志宏,傅建中,陈子辰;微流体芯片计算机数控热压机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01期 |
3 |
陈兴;崔大付;张璐璐;;集成一次性微流控芯片的便携式荧光检测系统(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9年02期 |
4 |
郭红斌;陈国平;兰文升;陆冰睿;刘冉;;一种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的微流控传感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6期 |
5 |
徐宁;陈思;涂兴华;陈陶;梁忠诚;关建飞;;基于微流控光开关的波导结构分析与优化[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年09期 |
6 |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
7 |
徐宁;李若梅;涂兴华;梁忠诚;;基于微流控技术新型光开关器件设计[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8 |
杨静;杨军;许蓉;曹毅;胡宁;郑小林;;一种高效细胞电融合仪的研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9期 |
9 |
章春笋;;具有单一热源的对流双温PCR微流控装置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4期 |
10 |
曹作恺;徐宁;;微流控阵列光开关中微流体流动特性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年09期 |
11 |
姜洪源;杨胡坤;王扬;;直流电渗流在微通道内的控制与仿真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3期 |
12 |
傅新;刘素芬;阮晓东;;基于拉格朗日跟踪法的微混合器内混沌混合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
13 |
吴建刚;岳瑞峰;曾雪锋;刘理天;;新型开放式液滴驱动芯片[J];电子器件;2005年04期 |
14 |
崔海航,李战华,靳刚;一种PDMS薄膜型微阀的制备与性能分析[J];微细加工技术;2004年03期 |
15 |
杨蕊,邹明强,冀伟,牟颖,金钦汉;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04年06期 |
16 |
庄贵生,赵建龙;PCR芯片和生化微分析系统[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12期 |
17 |
章春笋,徐进良;PCR-CE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若干进展[J];分析仪器;2005年01期 |
18 |
刘翔;高安然;李铁;周萍;王跃林;;基于静电力的微液滴驱动芯片[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2期 |
19 |
岳志红,张正;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4年05期 |
20 |
苏波;崔大付;刘长春;陈兴;孙建海;;光纤型PDMS电泳芯片的制作与研究[J];测试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