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喷涂WC13Ni4Cr和WC10Co4Cr涂层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爆炸喷涂技术采用乙炔和丙烷二组元混合燃料气体作为涂层沉积过程中的燃料,成功制备了含有不同粘结相的WCl3Ni4Cr和WC10Co4Cr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技术方法对W2C和W的相对含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确定了不同喷涂条件下WC粒子的脱碳分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对WCl3Ni4Cr和WC110Co4Cr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等机械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采用拔销法对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进行了表征。采用自主设计的两套磨损装置对WCl3Ni4Cr和WC10Co4Cr涂层的耐磨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手段对所制备的WC涂层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耐蚀性进行了比较。为了进一步提高涂层的质量,本文通过改变基体温度,研究了基体温度对粉末扁平化行为、涂层的硬度weibull模数和特征硬度及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本研究从热喷涂涂层的残余应力方面解析了基体温度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一种改善涂层粘结强度的方法。研究表明,当氧乙炔比固定为1.1时,随着丙烷流量的增大,爆炸喷涂WCl3Ni4Cr和WC10Co4Cr涂层中WC的分解程度降低,同时涂层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丙烷流量为40 slpm时,非腐蚀性的环境中WCl3Ni4Cr和WC10Co4Cr涂层的耐磨损性能几乎处于相同水平。相同的外界腐蚀条件下,在NaCl溶液和NaOH溶液中WCl3Ni4Cr涂层的耐蚀性比WC10Co4Cr涂层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基体温度可以提高WC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也可以改善涂层的组织均匀性。
|
|
|
|
1 |
卢国辉,潘振鹏,曾鹏,王桂棠,谢光荣,黄惠平;美国与乌克兰爆炸喷涂装置的结构与特点[J];新技术新工艺;2000年05期 |
2 |
杨细瑛;爆炸喷涂技术的现状及应用[J];焊接技术;2001年02期 |
3 |
吴和元,闵小兵,孙金贵,叶锐曾;爆炸喷涂技术的现状和应用[J];湖南冶金;2002年06期 |
4 |
翟长生,王俊,赵文明,杨毅,巫瑞智,孙宝德;爆炸喷涂爆炸波参数数值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5 |
温瑾林;;爆炸喷涂[J];机械工人;1986年03期 |
6 |
刘松;爆炸喷涂技术及应用[J];焊接;1997年09期 |
7 |
唐建新,张爱斌,陈建平,米青田;爆炸喷涂工艺原理分析[J];材料保护;2000年09期 |
8 |
刘松,张无槊;爆炸喷涂枪体三维行走系统的研制[J];焊接;2000年08期 |
9 |
许磊,张春华,张松,华伟刚,孙超,康煜平,才庆魁;爆炸喷涂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金属热处理;2004年02期 |
10 |
谭文锋,石成刚,刘锋,庞贵良;爆炸喷涂技术在大型曲轴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石油机械;2004年10期 |
11 |
鲁方霞;宫成胜;;爆炸喷涂技术在烟机高速摩擦副的应用研究[J];石油机械;2006年04期 |
12 |
魏世丞;徐滨士;王海斗;金国;;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08年04期 |
13 |
冯耀坤;;爆炸喷涂[J];焊接;1983年03期 |
14 |
米音田;;爆炸喷涂技术及其应用[J];机械工人;1987年10期 |
15 |
闻凡;苏联向日立造船提供爆炸喷涂技术[J];设备管理;1988年05期 |
16 |
冯耀坤;爆炸喷涂技术[J];表面工程;1989年04期 |
17 |
米青田,陈建平,冯耀坤;爆炸喷涂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材料工程;1990年06期 |
18 |
张德元,廖钟亮;金属线爆炸喷涂的应用[J];国外金属热处理;1996年03期 |
19 |
谢光荣,潘振鹏,卢国辉;第聂泊-3型爆炸喷涂设备技术性能研究[J];机械开发;1997年03期 |
20 |
樊新民;刘加健;;钢管内表面偏心电热爆炸喷涂钼涂层[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