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东部水域船舶定线制规划与评估研究
【摘要】:近年来,渤海湾东部水域港口众多,港口间船舶不断穿梭,造成航路交叉、汇聚等现象,使渤海湾东部水域的交通环境变得复杂;天津、曹妃甸、黄骅、滨州、东营等港口的不断发展,使得渤海湾东部水域通航船舶的流量、尺度和吨位不断升级,加大了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的潜在风险;同时,渤海湾东部水域油田众多,部分平台距离习惯航线较近,一旦发生碰撞,会对生命财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极大的危害。船舶定线制旨在通过分道通航制、双向航路、推荐航线等措施,增进汇聚区域和通航密度大的区域及由于水域有限而船舶的自由活动受到约束、存在航行障碍、水深受限或气象条件不佳的区域的航行安全。本文针对渤海湾东部水域的交通环境现状,就渤海湾东部水域船舶定线制方案及其合理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渤海湾东部水域内的水上交通安全提供参考。本文在系统了解了渤海湾东部水域自然环境、通航环境及通航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对水域内交通流航迹分布及交通量分布、船舶种类分布、船舶尺度分布等交通流实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掌握了渤海湾东部水域的交通环境现状;以IMO《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为指导,借鉴IMO所采纳的类似水域船舶定线制的成功经验,具体就渤海湾东部水域船舶定线制形式及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参考了一般水域船舶定线制的评价研究工作,结合渤海湾东部水域通航环境的特点,从一致性、合理性、规范性及安全性4个方面对渤海湾东部水域船舶定线制的有效性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构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AHP)的可拓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渤海湾东部水域船舶定线制规划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验证了规划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也证明了该评价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船舶定线制的评价工作中,为其他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