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自由基模拟烟气脱硫资源化研究
【摘要】:大气中的SO_2气体及其形成的酸沉降,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燃煤型的SO_2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因此,治理SO_2大气污染已经迫在眉捷,势在必行。探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脱硫技术是现阶段环保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高气压下强电场电离气体的方法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60031001),提出采用强电离放电形成高浓度OH~·自由基烟气脱硫资源化的方法。
利用强电离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的极端物理方法,在放电间隙内形成折合电场强度大于400Td,电子平均能量大于10eV,电子密度大于10~(15)/cm~3的强电场气体放电,将烟气中的O_2、H_2O等分子电离、离解生成高浓度的OH~·自由基,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直接将烟气中的SO_2氧化成H_2SO_4液体微粒。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用催化剂、吸收剂以及烟气运行温度的条件下就可以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如果在适宜的条件下,如:采用放电间隙为0.64mm的等离子体反应器;激励频率为10kHz;激励电压为2.4kV;气体中SO_2原始浓度大约为1000×10~(-6)左右;气体流量为0.1m~3/h;气体中含氧量为21%;含水量为3.6%;气体温在120℃左右时,SO_2脱除率可达到100%,完全实现了零污染排放的要求,是一种绿色的脱硫方法。通过对实验产物的分析表明,脱硫产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酸,实现了脱硫产物的资源化,因此也为生产硫酸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
|
|
1 |
王莲芬,何俊发,李育新,赵玮,罗积军;坑道有害气体非平衡等离子体分解技术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2 |
阮建军;潘维龙;施耀;;非平衡等离子体脱臭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6年01期 |
3 |
李战国;胡真;赵新胜;闫学锋;李颖;陈志升;;非平衡等离子体治理有机含磷气体的实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
4 |
李惠娟;罗建中;;非平衡等离子体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及研究[J];广东化工;2006年01期 |
5 |
梁文俊;豆宝娟;李坚;竹涛;李依丽;金毓峑;;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甲苯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8年06期 |
6 |
康颖;吴祖成;冯元群;;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脱除气态污染物及工业应用[J];科技通报;2010年01期 |
7 |
倪明江;程奎;余量;李晓东;陆胜勇;严建华;;逆向涡流等离子体降解飞灰中二恶英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4期 |
8 |
刘万楹;黄代荣;张吉人;张家琪;;在非平衡等离子体中甲烷直接氧化成甲醛的研究[J];化学学报;1986年07期 |
9 |
刘万楹;;非平衡等离子体有机化学进展[J];有机化学;1992年04期 |
10 |
宋华;白书培;韩素玲;李静;王保伟;史喜成;;非平衡等离子体协同作用光催化剂催化降解苯[J];石油化工;2007年04期 |
11 |
竹涛;李海蓉;袁钰;刘玉洁;万艳东;陈莎;;变频电源下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降解甲苯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2年07期 |
12 |
何鹰,程代云,史喜成,郝郑平;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对有害气体污染物的降解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04期 |
13 |
解幸幸;顾年福;李颖;依成武;;非平衡等离子体资源化烟气脱硫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
14 |
张延宗;郑经堂;陈宏刚;;非平衡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年07期 |
15 |
白希尧,张芝涛,白敏冬,朱巧英;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化学及应用基础研究[J];物理;2000年07期 |
16 |
白希尧,张芝涛,白敏冬,韩慧;非平衡等离子体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科学通报;2002年05期 |
17 |
郭广勇;非平衡等离子体处理气态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工程;2004年01期 |
18 |
张林;王煊军;刘祥萱;;自由基与非平衡等离子体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06年05期 |
19 |
李战国;胡真;刘志农;曹鹏;;非平衡等离子体降解气态污染物反应动力学模型[J];化工学报;2009年06期 |
20 |
白敏冬;白希尧;依成武;张芝涛;张艳玲;;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分解NO_x实验[J];环境工程;199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