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射流分裂雾化机理及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模拟
【摘要】:燃油的分裂与雾化过程实际上是液体射流的一种失稳现象,在工程上常常利
用射流的这种失稳过程来实现燃油的雾化,以增加燃油的表面积提高燃烧效率。
因此对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
工程应用背景。本文对粘性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和数值研
究,并将结果应用于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模拟中。具体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
作。
一、概括总结了前人关于射流稳定性及其分裂雾化机理的研究成果,同时还
对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燃油在缸内的雾化模型进行了介绍。
二、将圆柱形粘性液体射流模型进一步推广,即考虑到气体的粘性在射流分
裂与雾化过程中的作用,使射流分裂雾化模型更加完善;采用线性稳定性分析的
方法对射流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具有普遍三维扰动形式下的射流自由表面扰
动发展的色散关系;本文手算推导的色散关系得到了代数及符号软件
MATHEMATICA的验证。
三、对上述的色散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数值分析并针对若干实际工况进行
了大量数值计算;通过数值模拟本文首次确定了临界气体韦伯数We_(2c)=1,可以作
为区分粘性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模态的判据。当We_21时,射流处于分裂模态,
而当We_21时,射流过程为雾化模态。将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结果与射流分裂雾
化特性相结合得到了一套计算射流的未受扰液核长度、喷雾的平均滴径的方法。
四、将空心圆柱形粘性液体射流模型也作了推广,即建立了旋转气流中的空
心圆柱射流分裂与雾化三维模型;通过手算得到了空心圆柱形粘性液体射流的具
有普遍三维扰动形式下的自由表面扰动发展的色散关系,该关系也得到了代数及
符号软件MATHEMATICA的验证。
五、对空心圆柱形粘性液体射流自由表面扰动发展的色散关系进行比较全
面的数值分析,比较了各参数在低速射流与高速射流中的作用及异同。
六、将圆柱形粘性液体射流分裂雾化机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一小型高速4缸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模拟中,同时还对该型柴油机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
|
|
|
1 |
李克锋,赵文谦;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扩散的基本理论─—新学科发展综述之二[J];四川水力发电;1994年02期 |
2 |
孙立艳,韩爱华,张廷江,解东来;负荷变化对鼓风式炉床扩散燃烧器射流状况的影响[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3 |
倪红坚,王瑞和;脉冲水射流破岩的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1年05期 |
4 |
孙建,胡焕性,王利霞,雷全虎,梁峥峰;聚能射流形态与破甲性能的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2年01期 |
5 |
刘文胜;吴喜平;;多喷嘴射流的速度分布及对斜温层的影响[J];上海节能;2002年01期 |
6 |
戎尧国,王文娟;一种快速实用的射流装卸砂料装置[J];给水排水;2004年04期 |
7 |
吴利民;赵家友;;排导系统格栅倾角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7年S1期 |
8 |
张有天;溢流式电站设计中对射流效益的考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56年02期 |
9 |
;水轮机射流液压型调速器的研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年04期 |
10 |
林宏佐,罗志昌,严晓晨;射流双工质非线性模拟元件的工作原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1年01期 |
11 |
彭一川;倾斜侧吹气流在液相中的轨迹[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6期 |
12 |
李晓红;水射流辅助切削刀具破岩的最佳位置的实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
13 |
何川,龙天渝;用k-ε-Re模型预测高聚物稀溶液射流的湍流场[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
14 |
;杆式弹和射流的侵彻效应[J];弹箭技术;1994年01期 |
15 |
胡跃钢;射流离心泵原理及设计计算[J];机电技术;1995年01期 |
16 |
王拱辰;聚能装药射流与反应/惰性复合装甲的相互作用[J];弹箭技术;1996年03期 |
17 |
;汽车尾气射流节油净化装置[J];技术与市场;1997年03期 |
18 |
朱劲木,陆宏圻,刘景植,龙新平;多功能射流挖泥船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0年04期 |
19 |
周伟,邱长军,何彬,樊湘芳,杜艳玲;高强度涂层结合性能的试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20 |
张会锁;赵捍东;王芳;张树霞;;药型罩锥角对聚能射流影响的数值模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A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