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运动与主推进线性变参数联合控制的研究
【摘要】:
本文对应用线性变参数(LPV)系统算法的船舶运动与柴油主机推进联合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船舶操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控制问题。船舶航速、吃水的变化直接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在研究船舶航向或直线航迹的控制时应予以足够重视。另外,船舶主机的转速影响船舶航速和操纵性能,而船舶运动状态也与主机转速和运行工况密切相关,所以船舶运动与主机控制存在强耦合关系。因此提出并进行船舶运动与主推进的联合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工程意义。
为了进行船舶运动的控制仿真,论文建立了MAN BW 10L90MC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一阶惯性模型和包含风、浪、流外界干扰的5446TEU大型集装箱船MMG模型。以此为基础,对5446 TEU集装箱船在试航条件下进行回转仿真计算,仿真数据与实船试航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建船舶运动模型和柴油机模型的有效性。
LPV控制方法是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时不变系统H_∞控制理论在LPV系统上的推广。论文讨论了基于线性分式变换(LFT)、LPV多胞等LPV控制方法,总结了基于LPV系统的极点配置、多模型切换等控制理论研究成果。LPV控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实时可测或可估计的参数改变系统增益实现对时变系统的控制,因此LPV控制方法能够改进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鲁棒性。LPV系统在导弹、机器人等非线性系统控制方面取得满意的应用成果。
在对船舶运动和柴油主机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LPV多胞的非线性系统控制方法引入到船舶运动和柴油主机控制中,深入研究深水中船舶航向、船舶直线航迹和浅水中船舶航向控制,并研究船舶运动与船舶柴油主机的联合控制。
为将LPV控制理论用于船舶运动与柴油主机的控制,本文建立了以船舶航速与吃水为变参数的船舶航向控制LPV模型、以主机转速与螺旋桨进速系数作变参数的主机转速LPV控制方程、以船速为变参数的欠驱动船舶直线航迹间接控制的制导环LPV控制方程、以船舶航速与船舶操纵指数为变参数的浅水域船舶航向控制LPV模型。
本文提出具有H_∞鲁棒性能连续变增益的LPV多胞输出反馈航向控制算法,实现了船舶航向变增益控制。根据切换LPV控制理论,提出了切换LPV的多胞输出反馈的船舶航向控制算法,将船舶速度划分为高速、低速两个区域分别设计控制律,根据船速选择控制器,保证航向在船速大范围变化时得到有效控制。在MMG船舶模型上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LPV控制器的有效性。
本文提出基于圆域极点配置的具有H_∞鲁棒性能的LPV多胞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综合考虑操舵和主机两方面的因素,将该设计方法应用于船舶航向与主机的联合控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船舶在大洋航行直线航迹间接控制的制导环控制器,实现船舶直线航迹与船舶主机联合控制。此外,考虑了浅水对船舶操纵的影响,设计了浅水域的LPV航向控制器,实现了浅水域的船舶航向与主机的联合控制。在非设计条件下和有风、浪、流干扰的海况下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对实现船舶的综合节能优化控制,提高船舶系统的整体经济性,延长主动力装置工作寿命将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于达仁;刘晓锋;隋岩峰;;航空发动机多回路切换输出反馈控制的极点配置方法(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09期 |
2 |
柴飞燕;陈希平;车玫芳;;基于LMI的模糊控制器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2期 |
3 |
胡东,陈文华,周川;基于 LMI 的一类 LPV 系统的自调整输出反馈极点配置[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4 |
滕青芳;范多旺;;不确定系统的鲁棒D控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5 |
章萌;章卫国;李建;宁东方;;含极点配置的H_2/H_∞控制在飞控系统中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8年05期 |
6 |
程相权,郭治,余海,刘世前;一类极点指标与方差指标约束的满意控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2年02期 |
7 |
刘善伍;武俊峰;刘春涛;;一类区域极点约束下不确定采样系统的LMI鲁棒控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8 |
尚安利;马伟明;刘德志;;电磁轴承增益调度多目标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9年03期 |
9 |
闻继伟;刘飞;;不确定线性切换系统的H_∞鲁棒控制和极点配置[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
10 |
李飞;薛建平;王晓东;王建刚;;基于T-S模型的飞控系统跟踪控制器设计[J];飞行力学;2010年06期 |
11 |
蓝益鹏;张琳琳;曾剑峰;;数控机床直接驱动系统极点配置鲁棒控制器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9年01期 |
12 |
虞忠伟,陈辉堂;具有极点配置的不确定性机器人鲁棒H_∞控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
13 |
赵文杰,刘吉臻,赵玉辉,周红英;基于LMI的非线性系统PDC控制器设计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08期 |
14 |
沈明辉;周伯昭;陈磊;吴瑞林;;大气层内滚转角速度稳定动能拦截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5 |
袁士春;郭晨;史成军;;基于线性变参数的船舶运动H_∞控制及仿真[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6 |
王天波;张学山;方涛;;具有区域极点约束的不确定系统的鲁棒镇定[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7 |
高丹;曹媛媛;;具有极点区域约束的广义模糊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4期 |
18 |
杨秀,王西田,陈陈;利用LMI技术设计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J];继电器;2005年02期 |
19 |
张静;王卫兵;王海英;;不稳定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鲁棒性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20 |
李强;阳同光;;基于自适应磁通观测器的感应电动机转子时间常数辨识研究[J];微电机;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