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的避碰研究
【摘要】: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避碰研究一直是航海人员所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的避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船舶的避让原则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整理、研究有关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碰撞或避碰研究的资料文献,说明了进行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避碰研究的重要意义。
(2)对“能见度不良”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对能见度不良进行量化分析,并对能见度不良的形成因素及判断方法进行剖析。对碰撞危险的含义进行分析,提出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判断碰撞危险的方法。
(3)研究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互见时的避让责任与义务,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定和良好船艺要求对避让时机与幅度进行了定量研究。
(4)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探究了“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的具体避让原则,对于转向避让、变速避让及转向结合变速避让分象限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作雷达相对运动图进行验证。
(5)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五款规定,探究了“当听到他船的雾号显似在本船正横以前或者与他船不能避免紧迫局面时”的具体避让原则,并对备有雷达的船舶和不备有雷达的船舶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6)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及IMO所制定的“1978STCW公约”的要求与海员的通常作法,研究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应遵守的有关规定以及做好的有关戒备工作。
|
|
|
|
1 |
林庆元;能见度不良时进厦门东渡港的船舶操纵[J];航海技术;2005年03期 |
2 |
方泉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避让[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3 |
石爱国,蔡烽,侯建军,杨宝璋;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操纵研究[J];航海技术;2002年01期 |
4 |
翁建军;能见度不良时碰撞事故调查与分析[J];中国水运;2003年06期 |
5 |
赵月林;能见度不良时两船的避让责任关系[J];世界海运;1996年03期 |
6 |
王长青;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R轮与K轮碰撞的原因分析[J];天津航海;1999年03期 |
7 |
蔡小华,任辰西;一起发生在能见度不良水域的碰撞事故[J];天津航海;2002年02期 |
8 |
张钧浩;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避让时采取车让措施的重要性[J];航海技术;1999年02期 |
9 |
邓礼标;两起渔船碰撞事故原因及预防探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10 |
方泉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近距离避让[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9年01期 |
11 |
赵月林,夏国忠;能见度不良时对驶船的安全避让[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2 |
胡甚平,陈忠,方泉根;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的行为分析与对策[J];中国航海;2000年02期 |
13 |
许臣峰;论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环境和情况下的追越[J];世界海运;2004年02期 |
14 |
黄剑明,张武军;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的分析与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5 |
赖云灵;能见度不良时的船舶操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6 |
潘正仁,倪德山;论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J];天津航海;2004年03期 |
17 |
胡甚平,方泉根;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近距离避让的不确定性分析[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8 |
方泉根,胡甚平;船舶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让行为问卷调查与分析[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9 |
邵勇慧;顾华庆;;能见度不良情况下海事安全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英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
20 |
赖云灵;;沿海能见度不良时船舶安全驾驶探讨[J];船海工程;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