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脉搏波测试实验教学仪的设计

王桂莲  
【摘要】: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实验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适合医学院校开放性、研究性实验的脉搏波测试实验教学系统。 本文对压力传感器输出的脉搏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使之能够实现用心电图机描绘脉搏波的要求。 采用的传感器最大优点是,声阻抗低,与水的、人体肌肉的声阻抗接近,做医用传感器时,可不用阻抗变换器。 放大器采用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的差分放大器。克服了信号源内阻、人体所携带的工频干扰以及所测量的参数以外的其它生理参数的共模干扰。放大器增益调节范围大,满足了不同学生脉搏信号幅值因人而异变化大的要求。 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均采用有源滤波器,并采用陷波器对50Hz的工频干扰进行专门的滤除。 经放大和滤波后的脉搏波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到微机,利用VB编程,显示脉搏波形。测试所得脉搏波形能够准确反映人体脉搏的真实特征。测试时可随时设置采样频率、放大倍率和基线位置。波形显示窗口采用全中文界面,清晰、简洁、易观察和操作。 脉搏波测试实验教学仪的设计虽然是针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而设计,但该仪器在传统医学诊断上应用潜力巨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幸之;;高精度微机电子秤中的扰动补偿[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89年06期
2 张萍;;神经网络预测功能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3 郭静玉;白雪飞;侯海燕;;基于VB与Access的脉搏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9年02期
4 张莲;刘彦飞;;基于ZigBee无线茎流传感器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0年05期
5 牛余朋;朱洪升;朱正斌;;电流传感器应用技巧[J];电子制作;2011年05期
6 李威;周建荣;;数字化传感器的设计及应用[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1年03期
7 姜印平;李艳文;;基于提升方法的脉搏波信号处理[J];计算机仿真;2006年07期
8 徐涛;王祁;;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9 李广才;徐晓燕;;加速度传感器动态特性虚拟标定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11期
10 于璐;柳军;沙宪政;;虚拟仪器在脉象采集分析系统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5期
11 陈至坤;陈少敏;李福进;王福斌;郭建飞;董传阳;;基于RBF网络的高炉热流分析传感器故障诊断[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6期
12 杨建宁;张荣标;成立;李自成;;基于小波奇异点和能量分布的传感器突发故障诊断[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11期
13 杨忠;樊琼剑;钟亮;;一种感应式仿生触须传感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2期
14 唐军;刘争鸣;肖丽萍;;一种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5 史健芳;龚海燕;汤洪彪;;用RBF神经网络改善传感器输出特性[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8期
16 杜永苹;何小映;;浅谈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技术[J];电子设计工程;2009年06期
17 杨正勇;;开关量传感器与PLC输入模块的配型和连接分析[J];机床电器;2009年04期
18 王正德;赵菲菲;;工业用4/20mA两线制变送器的设计[J];仪表技术;2009年11期
19 陈晓冰;刘辉辉;李小玲;;透射式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研究[J];电子测试;2009年12期
20 吴克文;;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检测系统硬件设计[J];农业网络信息;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小萍;;压电式智能交通传感器输出特性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尽廷;王强;张家选;姚智敏;;100名大学生脉搏波传递时间的调查[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任亚娟;肖沪生;徐智章;张爱宏;徐芳;银浩强;彭欣;;联合运用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黄建;赵海;朱剑;李学波;许雷;;基于光电容积法的人体血压检测系统设计[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小军;李晓阳;张松;;脉搏波在动脉内传播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黄品同;邹春鹏;黄福光;杨鹏麟;孙海燕;杨琰;黄瑛;;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壁运动速度及相对脉搏波传递速度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何凡;李晓阳;;动脉壁增厚对脉搏波传播影响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东青;;新型自检脉搏传感器的研制[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邓国支;丁家坤;;脉搏波法测定妊娠妇女血液动力学的变化[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沈海东;孙仁;;HHT方法在脉搏波信号分析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穿戴式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2 卢宗武;基于脉搏波阻抗谱的血液电特性无创检测[D];天津大学;2007年
3 王陈海;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腕式血压测量研究及其无线化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刘玉良;动态光谱法血液成分无创检测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强;高灵敏度的近红外光谱法评价血管功能状态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6 王焱;近红外无创血液成分测量—动态光谱检测理论及信号提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李晓霞;人体血液成分无创检测的动态光谱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朱庆文;基于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便携式集成辅助诊疗设备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陈冬志;中医脉诊实验教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张珣;基于精细脉象的体肺循环多元同步检测与定量分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晓剑;脉搏波诊断仪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7年
2 王桂莲;脉搏波测试实验教学仪的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张乐石;基于ARM的便携式心血管检测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朱燕秋;心血管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及软件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李婧;自适应检测脉搏波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6 马利娜;基于ARM9的便携式脉搏波分析诊断仪设计[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陈雪峰;脉搏波特征提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陈小红;无创血压和血管硬度综合检测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刘应新;基于袖带内脉搏波的动脉顺应性检测[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李必胜;心血管血流动力学专家诊断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常青;新型脉搏波自动分析仪问世[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四川 温成宜 摘译;电子罗盘[N];电子报;2008年
3 黑龙江 刘继服;电子轨道衡空秤不回零的检修[N];电子报;2005年
4 成都 青化 摘译;灰尘传感器[N];电子报;2008年
5 天津 孟世江;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工作原理连载(一)[N];电子报;2007年
6 河南 李德彦;汽车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N];电子报;2008年
7 记者 胡德荣;大动脉缓冲功能研究获进展[N];健康报;2000年
8 成都 青化 摘译;冲击传感器PKS1-4A1[N];电子报;2008年
9 张达 编译;改变传感器输出范围的反相放大器[N];电子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正午;血压计的“准确”考量[N];医药经济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