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
【摘要】:
浮游植物是河口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环节,影响着整个食物链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浮游植物的多样性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利用2005年4月、7月和2006年4月、8月珠江口生态监控区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珠江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及分布和多样性现状,并与历史调查资料比较,讨论了珠江口浮游植物种类数、细胞数量、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以期为河口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测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和2006年4个航次调查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99种、155种、85种和102种,各航次均以硅藻门占绝对优势,甲藻门次之。4个航次主要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优美拟菱形藻、旋链角毛藻等。
2005年4月、7月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均值分别为0.67×10~4个/m~3、19.78O×10~4个/m~3,2006年4月、8月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均值分别为2510.61×10~4个/m~3、3.12×10~4个/m~3。各调查航次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最高为9664.0,平面分布极不均衡。从平面分布来看,虎门口以及伶仃洋水道海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相对较低。
2005年和2006年4个航次调查多样性指数为2.58-2.80,均匀度为0.50-0.62,丰富度为0.81-1.34。珠江口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一般,种间分布不均衡,物种丰富程度一般,个别站位优势种集中。
与历史资料比较结果显示:珠江口浮游植物种类数明显下降,由20世纪80年代的244种降至2006年的153种,减少了37.3%;种类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硅藻种类数在总种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1980年的70.1%上升到2006年的81.0%;甲藻所占比例由1980年的21.4%下降到2006年的8.5%;细胞数量年际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多样性和均匀度略有下降。
珠江口海域盐度大幅下降,无机磷和无机氮含量升高,富营养化严重,入海污染物大幅增加,导致了珠江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变化以及多样性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