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说类动词的翻译对比研究
【摘要】:
《论语》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伟大著作,对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它已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东西方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迄今为止,对于《论语》各方面的研究不仅数量多,而且研究深刻,对于促进这部汉文化经典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论语》属于语录体,所以书中涉及很多“说类词”。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论语》中“说类词”的翻译对比研究,其中采用的是理雅各,辜鸿铭以及刘殿爵三位翻译家的译本。本文作者借助平行语料库,通过研究“说类词”的译法,分析三个译本的翻译特点及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获得以下成果:
(1)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概念,英译本中的“说类词”分成四类:中性类,描述类,评价类和语法隐喻类。其中中性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而语法隐喻类出现的频率最低。在三种译本中,发现与理雅各和刘殿爵相比,辜鸿铭翻译在处理“说类词”时更为灵活,翻译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2)汉语《论语》中的“说类词”的种类与出现的频率要比英译本中少的多,所以可以推定并非所有此类的汉字与英文“说类词”有直接的对应联系。
(3)汉语《论语》中的“说类词”存在细微的差别。尽管三位翻译家都正确地理解并传达了原“说类词”的基本意思,但多数情况下译文并没有明确地译出这种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