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有氧环境下渗碳层缺陷组织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陈衍礼  
【摘要】: 黑色组织是气体碳氮共渗及渗碳层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组织缺陷,而许多研究认为这种缺陷更容易出现在碳氮共渗层中,它的形成主要与有氧环境下的渗碳或碳氮共渗过程中发生的内氧化有关。由于渗碳或碳氮共渗工艺本身的复杂性:被处理工件材料的特殊性(如化学成分、显微组织等特点)都有可能使“内氧化”所引起的组织缺陷与传统的“黑色组织”有所不同。本论文通过对开裂失效的大型渗碳齿轮及渗碳柴油机柱塞套的剖析研究发现了两种异常内氧化缺陷组织。论文通过OPM、SEM、EDAX及显微硬度测试等分析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这两种异常组织缺陷的特点,并结合模拟固体渗碳及模拟氧化实验结果揭示其形成机理及本质,探讨改进及预防措施。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大型渗碳齿轮异常内氧化缺陷 (1)渗层黑色网状组织与传统的晶界内氧化组织存在较大差异,伴随着灰色块状或条状氧化物组织的出现,除了形成非马氏体组织外,晶界出现了连续或断续分布的沿晶网状裂纹,从表观形貌上看,这种缺陷组织要比碳氮共渗内氧化引起的所谓黑色组织危害性更大。 (2)由于沿晶氧化物的弹性模量与基体的弹性模量不同,在渗碳层内氧化区拉应力作用下,两者变形不协调而导致沿晶网状裂纹形成。此外,氧化物的脱离也会产生大量的沿晶裂纹 (3)作为消除或减低内氧化缺陷对渗碳层性能影响的一种有效方法一喷丸处理,对消除沿晶网状裂纹无明显作用。 二、渗碳柱塞套异常内氧化缺陷 (1)在柱塞套油孔边缘、及柱塞套不同轴径的交界处均出现轴向“矛状”凹坑或“矛状”钝裂纹。 (2)开裂柱塞套主裂纹均以油孔上下边缘“矛状”钝裂纹端部为疲劳裂纹源,并沿轴向相向扩展,最终导致柱塞套开裂失效。 (3)“矛状"钝裂纹只在表面渗碳层中形成,且沿着拉长的MnS夹杂物扩展。“矛状”钝裂纹的形成与气体渗碳过程有关。 (4)由于Mn与氧的亲和力较大,气体渗碳过程中,氧与柱塞套表面存在的轴向MnS夹杂物发生氧化反应,也即发生了以MnS夹杂为中心的内氧化。MnS夹杂物从基体分离→脱落→形成凹坑(矛状裂纹)。 (5)对性能影响较小的不超标的MnS夹杂物在有氧环境下渗碳(气体渗碳)可能发生“特殊”内氧化,使得非金属夹杂物的有效尺寸增加,导致工件异常失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晓敏,方华斌,游凤荷,陈铁群;涡流检测渗碳层深度中磁感应强度的计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年04期
2 张玉峰;许湘军;吴付栓;;一种用于20Cr2Ni4A钢表面渗碳层的复合刷镀修复工艺[J];表面技术;2010年03期
3 杨晓慧;班君;姚洪彬;;国内外铁路货车轴承样品解剖分析[J];哈尔滨轴承;2003年01期
4 ;活塞销双面渗碳淬火试验[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979年04期
5 张永康;20CrMnMo钢渗碳裂纹的分析及其防止[J];工程机械;1981年02期
6 田香菊,李祝群;渗碳层深度与强渗期和扩散期时间比的关系[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史新民;;DWY-1型电磁无损检测仪的研制及在齿轮渗碳层深度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07年01期
8 陈国英;杨蕴林;;钢的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温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J];洛阳工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9 贾健明;陈剑鹤;;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渗碳层深度电磁无损检测[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12期
10 陈祯;游凤荷;;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渗碳层深度分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年05期
11 贺笃鹏;张家涛;董瀚;王毛球;马莉;;细晶粒渗碳齿轮钢的疲劳性能[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年11期
12 贾健明;;基于有限数据的电磁检测仪渗碳层深度检测灵敏度预测[J];无损检测;2011年01期
13 秦毓甄;;关于固体渗碳速度的试验[J];工程机械;1966年06期
14 孙志杰;张秋红;;专用滚动轴承的车削工艺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6年S1期
15 金华;沈建军;许文瑞;;汽车零件渗碳表面含碳量分析[J];现代车用动力;2008年01期
16 李元恺;;用膏状渗碳剂渗碳的方法[J];机械工人.冷加工;1956年10期
17 郭俊仓;;稀土元素对25Cr2Ni4WA钢固体渗碳工艺影响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18 周金泉;渗碳齿轮材料的选择及硬化技术[J];机械工程师;2004年12期
19 谢飞,潘建伟,杨为民;减速器齿轮开裂分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0 史新民;李耀明;;基于矫顽力的电磁无损检测仪的设计[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锡盛;胡亚新;;论8620H钢渗碳层深度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线性关系[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虞莉娟;熊惠民;程晓敏;;常用合金渗碳材料碳分布数值模拟系统开发(英文)[A];真空技术与表面工程——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冯铁;顾凌;;关于1780热轧厂F3主减速箱高速齿轴早期失效原因分析[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4 谭莹;周崎;曹标;陈明;;螺钉断裂原因分析[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延庆;王温银;;齿轮轴伞齿段崩齿失效分析[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程晓敏;熊晶晶;虞丽娟;;20Cr钢渗层碳分布数值模拟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7 虞莉娟;熊惠民;程晓敏;;常用合金渗碳材料碳分布数值模拟系统开发[A];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荣;李玲;;理化检验在产品零件国产化研究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承东;;提高我厂热处理渗碳质量[A];上海烟草系统2000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0年
10 郑之梅;熊勇;陈昌达;李巍;但丽玲;;主动圆锥齿轮支架缺陷分析[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晓敏;材料的渗碳层特性及其涡流测试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亓海全;20CrMnTi钢成分优化对组织及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安俊超;多因素下乙烯裂解炉管焊接接头寿命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初蕾;Ni-Cr-Fe合金高温氧化成膜特性及氧化/碳化临界条件下膜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渗碳部件内氧化行为及其失效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闫志刚;含Al/Si钢渗碳动力学和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陈祯;小波分析在渗碳层深度涡流检测信号处理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曹邦兴;风电传动关键部件缺陷分析及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方华斌;涡流检测渗碳层深度的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孟凡博;热处理对20CrMnTi钢组织与扭转强度的影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7 黄帅;渗碳齿轮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靳峰峰;铡草机刀片自磨刃强化工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琢;新型贝氏体渗碳钢力学性能及渗碳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国强;重载渗碳齿轮钢的疲劳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