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力性能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建工程施工和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如何处理这些废弃混凝土,就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再生混凝土技术作为绿色混凝土,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再生混凝土的结构性能较普通混凝土结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阻碍了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应用。对此,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组合结构中,形成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本文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共六章,主要研究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发展水平做出综述,分析了我国再生混凝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特性。包括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和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以及改进其性能的方法等。
第三章再生混凝的正交试验及其力学性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再生骨料取代量、减水剂掺量、粉煤灰掺量对新配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影响,并找出三种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三种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再生骨料材料50%、减水剂10%、粉煤灰8%。
第四章钢管再生自密实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可知钢管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在结构的某些构件中是可以应用的。
第五章再生混凝土的可行性分析。从经济上和技术上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在现有的条件下推广使用再生骨料,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
|
1 |
翁祥云;;谈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0期 |
2 |
侯星宇;;再生混凝土研究综述[J];混凝土;2011年07期 |
3 |
刘莹,彭松,王罗春;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改性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5年01期 |
4 |
孙振平,谭国强,王新友;再生混凝土技术[J];混凝土;1998年05期 |
5 |
张亚梅,秦鸿根,孙伟,郝东明,宁钟;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年01期 |
6 |
柯国军,张育霖,贺涛,谭志鹏;再生混凝土的实用性研究[J];混凝土;2002年04期 |
7 |
汪欢杰,马嵘;“水泥品种”对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
8 |
;我国成功应用再生混凝土建造“零能耗”生态建筑[J];施工技术;2008年12期 |
9 |
钟发林;再生水泥混凝土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公路;2002年12期 |
10 |
卢建忠,马嵘;“体积取代法”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
11 |
肖建庄,兰阳;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4年06期 |
12 |
陈云钢,孙振平,肖建庄;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特点及其改善措施[J];混凝土;2004年02期 |
13 |
邓志恒;杨海峰;林俊;文松华;;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8年11期 |
14 |
史美东;绿色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特种结构;2004年04期 |
15 |
朱红兵,王顺林,熊汉林,李秀;混凝土废弃物的再生利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1期 |
16 |
石宵爽;王清远;邱慈长;赵晓林;;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英文)[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S1期 |
17 |
朱缨;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分析与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3年09期 |
18 |
赵联芳,傅大放,钱春香,黄太虎;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环境影响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
19 |
刘婷婷,张涛;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山东建材;2005年04期 |
20 |
郑爱武;;对再生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探讨[J];砖瓦;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