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抗根肿病桔红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研究

耿新翠  
【摘要】: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严重威胁着大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生产,导致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桔红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本文以桔红心大白菜和普通心大白菜抗根肿病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转育材料,进行了抗根肿病桔红心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法研究,并对桔红心大白菜子叶颜色的遗传特征和作为形态标记性状的使用价值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莲座期对不同品种桔红心材料的叶片抱合方式、叶片平展还是褶皱、有无叶毛等特征的调查,得出124和125与CR9112A的叶片特征比较一致。收获时对桔红心材料经济性状的调查结果显示,123和125的球心色最理想。总起来看,只有125在各方面的性状表现最好,与待转育亲本CR9112A有较多相似性状,所以选125为桔红心亲本,CR9112A为抗源和不育源。对桔红心自交系125以及其与纯合抗性和杂合抗性植株杂交后代的抗性鉴定结果说明,桔红心自交系对根肿病没有抗性,抗性基因型为rr;利用甲型和乙型“两用系”不育株对桔红心自交系育性基因型的测定结果说明,其育性基因型为msms。 2.以普通心抗根肿病大白菜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和桔红心大白菜自交系(LH)为材料,宏观上验证了抗性、育性和桔红心球心色三者的遗传关系,认为三者在遗传上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和核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提出了抗根肿病桔红心大白菜100%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模式。在转育过程中,F1代回交实现桔红心球心色的纯化,BC1F1代重组纯化抗性,并得到了纯抗的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和临时保持系,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自交后代兄妹交,通过育性调查得到新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自交后代不育株与临时保持系杂交得到100%核雄性不育系。转育时先进行抗性鉴定,再进行球心色鉴定和经济性状调查,最后进行育性鉴定。 3.以桔红心大白菜自交系(LH)、普通心大白菜自交系(9112)做亲本对桔红心大白菜子叶颜色的遗传特征和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桔红心和普通心大白菜正反交后代(F1和F1′)子叶颜色均为黄色,F2和BC1F1子叶颜色分离比分别为3:1和1:1(黄色子叶:桔红子叶),这说明桔红心子叶颜色由1对等位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桔红色对黄色表现为隐性;子叶颜色、花色和球心色三者的遗传表现为一因多效,即桔红子叶植株球心色和花色也为桔红色。在遮光或者弱光处理结束后,光照2h桔红心子叶的颜色可以稳定表现,在低温遮光条件下表现最为显著,催芽时间不同(24h或48h)不影响桔红心子叶颜色的表现。因此,子叶颜色可以作为桔红心大白菜选育中的一个理想的形态标记加以应用。 4.以桔红心的子叶颜色作为形态标记,BC1F1代的桔红子叶幼苗经抗性鉴定得到抗病桔红心植株,经过杂交重组,在BC1F2代得到含有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基因型的抗病桔红心群体。该群体自交后通过抗性鉴定和育性调查筛选到纯合抗病的桔红心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自交后代进行兄妹交,可育株同时进行测交,通过测交结果得到了纯合抗病的桔红心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子叶法筛选桔红心植株时期较早,可以在抗性鉴定前完成,因此只有桔红心植株进行抗性鉴定,即抗性鉴定植株减少。不仅如此,经济性状调查时不包括普通心植株,调查群体也减少。 5.转育抗根肿病桔红心不育系以普通心抗病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与桔红心自交系杂交,F1兄妹交抗性和育性同步纯化,第4代得到雄性不育系,比回交模式提前一代。第二代筛选抗根肿病桔红心植株时,球心色法在结球期调查经济性状调查时确定桔红心的,花色法开花时球心色调查和育性调查同时进行,子叶法球心色、抗性、经济性状、育性逐一筛选。无论是BC1F1代还是F2代,子叶法的抗性鉴定群体和经济性状调查群体都是最小,降低了转育过程中的工作强度,所以,三种方法中,子叶法适用范围广,最经济,是筛选桔红心抗病品种和雄性不育系的理想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琼;沈向群;徐硕;聂凯;耿新翠;;大白菜抗根肿病“临时保持系”的选育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陈群航;黄建都;陈仁;曾小玲;方淑桂;陈文辉;;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抗性鉴定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3 杨宇红,张雄飞,邹立君;长沙地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规律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S4期
4 张玉光;沈向群;聂凯;孟星河;;向大白菜A1,A2同步转育抗根肿病基因和显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王淼;王剑;李宏博;林荣杓;朴钟云;;利用抗、染根肿病F_2群体构建大白菜AFLP遗传连锁图谱[J];华北农学报;2009年02期
6 张东芹;大白菜在日本的栽培与育种简况[J];长江蔬菜;1994年05期
7 徐硕;沈向群;吴琼;侯华;耿新翠;;大白菜抗根肿病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转育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8 董福玲;;辽宁省大白菜育种现状[J];吉林蔬菜;2006年03期
9 周永红;孙保亚;沈向群;;大白菜根肿病抗病接种浓度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张淑霞;杨晓云;司朝光;张清霞;王媛;;大白菜根肿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11 龙同;曹春霞;万中义;廖先清;杨自文;;7种药剂对大白菜根肿病田间防效的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12 徐允元;大白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1995年04期
13 许忍思;张宗新;孔庆模;宋承恩;;改进农艺措施防治大白菜根茎病[J];蔬菜;1990年02期
14 朴钟云;吴迪;王淼;张腾;;大白菜抗根肿病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J];园艺学报;2010年08期
15 张良作;夏季大白菜栽培技术要点[J];广西园艺;2000年02期
16 孙保亚;沈向群;周永红;刘镜;;大白菜抗根肿病与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关系[J];中国蔬菜;2007年01期
17 北方大白菜病害综防技术研究与应用协作组;我国北方大白菜病害现状及发展的浅见[J];中国蔬菜;1993年04期
18 ;大白菜雄性不育系之父——记沈阳市绿星大白菜研究所首席顾问张书芳[J];吉林蔬菜;2003年01期
19 张涛;;天津市春种大白菜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J];农业知识;2006年01期
20 石永成;李金玲;;大白菜无公害栽培[J];吉林蔬菜;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丰;熊国如;王志远;吴兴兴;毛自朝;何月秋;;枯草芽孢杆菌XF-1在大白菜根际定殖能力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晓云;张清霞;张淑霞;马荣群;孙秀峰;陈振德;;大白菜耐低钙品系筛选[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闫春芳;;地膜鲜黏玉米复种大白菜技术[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4 蒋武生;原玉香;张晓伟;耿建峰;韩永平;高睦枪;栗根义;;提高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的研究[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迪;张腾;敬静;陈慧慧;朴钟云;;具抗根肿病基因CRb大白菜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前景和背景选择[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郝云凤;李可伟;张培宏;李小红;马俊;顾敏;;巴彦淖尔市城郊早熟马铃薯复种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远方;张松贺;屈淑平;马荣才;;大白菜对软腐欧文氏菌防御反应分子基础研究[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于拴仓;于仁波;戚佳妮;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大白菜桔红心or基因的定位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7年
9 闻晓英;刘立平;顾爱侠;王彦华;何洪巨;申书兴;;添加甘蓝基因的大白菜优良新种质的获得[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何玉科;余旭红;彭洁松;冯献忠;郑志仁;杨素欣;沈瑞娟;刘平林;;大白菜包叶形态发生的基因调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新翠;抗根肿病桔红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2 卢泳全;大白菜冷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3 丁晓蕾;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马伟;大白菜转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5 严继勇;BcpLH反义基因在大白菜中的转化及其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王靖;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放线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丽丽;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8 于占东;大白菜营养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及TuMV-Nib基因克隆与转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9 于拴仓;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10 张慧;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佳;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SSR标记及其系统获得性抗性反应基因表达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志和;大白菜亲本耐热性筛选方法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3 潘凯;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的光温诱导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4 屈淑萍;大白菜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及配合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熊玉兰;橘红心白菜和普通大白菜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主要酶基因的表达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吕建华;夏播大白菜未熟抽薹原因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7 张继红;大白菜小孢子再生植株的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王文雅;大白菜部分三体光合作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9 陶新颖;大白菜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分子鉴别[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阎瑾琦;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基因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麦熟;如何做到种大白菜价跌收益增[N];河北科技报;2006年
2 记者 卞思杰;明年大白菜咋种才赚钱[N];济南日报;2006年
3 赵红梅;冬储大白菜上市质优价稳[N];河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竞立 刘云;安宁农民种出“巨型”大白菜[N];云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丽娜;胶州大白菜品牌成就规模[N];青岛日报;2009年
6 李荣云;大白菜贮藏措施[N];中国特产报;2004年
7 丰硕;大白菜防病先治虫[N];农民日报;2002年
8 魏雅华;评“卖彩电不如卖大白菜”[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记者张悦;货源紧俏 今秋大白菜价格有点高[N];新农村商报;2009年
10 河北省农科院经作所 戴素英;大白菜受冻后说“捆菜”[N];河北科技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