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纳米零价铁及铁(氢)氧化物去除水中Cr(Ⅵ)和Cu~(2+)的机制研究

冯婧微  
【摘要】:工业活动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如由于重金属的积累导致生态系统恶化问题。重金属在工业生产上的重要性使其应用非常广泛,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重金属污染物排入环境后,就会对土壤和水体等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而且,重金属的量超过某一数值后,就会对有机体造成危害。如Cr(Ⅵ)、Cd~(2+)、Cu~(2+)及Ni~(2+)等离子已经证实能够引起人的肝、肾损伤及威尔士(Wilson)综合症。因此重金属污染治理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铁基材料,包括铁(氢)氧化物和零价铁均可对多种环境污染物起到修复作用。铁(氢)氧化物,尤其是赤铁矿和针铁矿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广泛存在,对环境中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多年来一直作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物的重要材料之一。而零价铁尤其是纳米零价铁由于具有高的反应活性,能够有效治理水体及土壤中多种重金属,成为目前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纳米零价铁是指粒子的三维尺度中至少有一维处于1-100nm之间的零价铁。由于其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占原子总数比例高,展现出量子化效应,由此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能,远非宏观体相材料所媲美。但由于粒径极小,粒子具备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为保持稳定状态通常表现出相互聚集的倾向,为此需要对新合成的纳米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钝化或稳定化纳米铁颗粒,满足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需要。 本文以纳米零价铁、赤铁矿(α-Fe_2O_3)、针铁矿(α-FeOOH)为供实材料,对比研究了溶液中Cr(Ⅵ)的去除效果,考察不同铁基材料对重金属Cr(Ⅵ)的去除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效果显著的纳米零价铁为基础,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以解决其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团聚和氧化问题,并将改性前后纳米铁材料应用于Cr(Ⅵ)和Cu~(2+)污染物的治理上,考察稳定前后零价纳米铁对重金属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对水体中Cr(Ⅵ)和Cu~(2+)的去除考察了多种影响因素,探讨了反应动力学,揭示了反应机理;以期为纳米零价铁或铁(氢)氧化物治理重金属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以均匀沉淀法和碱性条件水解高氯化铁方法制备赤铁矿(α-Fe_2O_3)和针铁矿(α-FeOOH);以NaBH4液相还原FeCl_3·6H_2O制备普通纳米零价铁(N-Fe~0),并通过三系列、多种分散剂的筛选,制备出以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改性的纳米零价铁P-Fe~0、工业用水处理剂TH-904改性的纳米零价铁T-Fe~0。运用XRD、SEM、TEM及FTIR等多手段对制备产品的表征表明,合成的α-Fe_2O_3、α-FeOOH结晶度好,性能优良;改性后纳米铁表面检测到PBTCA分子中-PO_3H_2基团,TH-904分子中的-COOH基团,证明改性实验成功,合成的P-Fe~0及T-Fe~0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3和64nm。 以纳米零价铁系列产品N-Fe~0、P-Fe~0及T-Fe~0为一组,以铁(氢)氧化物产品α-Fe_2O_3和α-FeOOH为一组,分别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考察,通过pH、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考察、吸附动力学分析,XPS手段机理揭示,得出纳米零价铁系列所有产品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效果均优于铁(氢)氧化物产品。其中,N-Fe~0、P-Fe~0及T-Fe~0产品中,改性后的P-Fe~0及T-Fe~0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和反应动力学表观速率常数均高于改性前的N-Fe~0;α-Fe_2O_3和α-FeOOH相比较,α-FeOOH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和吸附速率常数均较α-Fe_2O_3高。反应机理分析表明纳米零价铁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机制主要为零价铁的氧化-还原反应,其次还有吸附及共沉淀等作用。而铁(氢)氧化物产品对Cr(Ⅵ)的去除则主要借助吸附作用。反应后铁以Fe(Ⅲ)形式存在,纳米零价铁表面的Cr(Ⅵ)被还原为Cr(Ⅲ)。 以纳米零价铁系列产品N-Fe~0、P-Fe~0及T-Fe~0为水处理材料,对水溶液中Cu~(2+)的去除效果进行考察,通过pH、初始浓度等因素考察、吸附动力学分析,XPS手段机理揭示,得出N-Fe~0、P-Fe~0及T-Fe~0对Cu~(2+)的去除能力顺序为P-Fe~0T-Fe~0N-Fe~0,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反应机理包括Fe(0)对Cu~(2+)的还原作用和吸附作用,反应后铁以Fe_2O_3和FeOOH形式存在,纳米零价铁表面的铜被还原为Cu0和Cu2O。 以工业常用水处理剂PBTCA及TH-904作为稳定剂对纳米零价铁进行表面改性处理。PBTCA分子中含有1个-PO_3H_2及3个-COOH基团,TH-904分子含有多个-COOH基团,改性后纳米零价铁颗粒表面吸附-PO_3H_2及-COOH基团,空间位阻效应减弱了颗粒间相互聚集的倾向,增大了纳米颗粒间的距离;此外,PBTCA及TH-904分子在溶液中水解后改变了粒子的表面电荷分布,颗粒间增大的静电斥力也阻碍纳米颗粒间的相互团聚。空间位阻和静电稳定双重作用使纳米铁颗粒得到有效分散,对增加Cr(Ⅵ)和Cu~(2+)去除起到了重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晖,王正琪,吴峰;零价铁对活性黑K-BR脱色动力学[J];化工学报;2004年02期
2 关山,张琦,胡如南;利用XPS及电化学方法研究电镀Cr添加剂的作用机理[J];金属学报;2000年11期
3 裴婕,刘毅慧,陈景文;零价铁催化还原降解酸性紫红B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揣小明;单爱琴;刘敬武;杨秀婧;王爱宽;;利用零价铁去除四氯化碳的批实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尹德荟,李炳,海杨军,郭守学,许淑贞;CR胶粘剂改性的研究及进展[J];橡胶工业;1998年10期
6 赵永庆,周廉,邓炬;合金元素Cr对钛合金燃烧行为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9年03期
7 黄桂桥;Cr对钢耐海水腐蚀性的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0年02期
8 曲秀芳,杨金平,郑华;提高SBR工艺性能的研究[J];轮胎工业;2001年02期
9 王利亚;SBS和CR多元接枝胶粘剂的研究进展[J];橡胶工业;2002年10期
10 姚冬梅,张康助,余惠琴;CR与其它橡胶并用的研究概况[J];橡胶工业;2003年08期
11 杨柱;李义连;陈华清;周小娟;;零价铁修复水土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年01期
12 付丰连;;零价铁处理污水的最新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0年06期
13 明磊强;何义亮;章敏;许振成;张小凡;;零价铁降解多溴联苯醚影响条件的研究[J];净水技术;2010年02期
14 马咸尧,陶曾毅;激光铬钼合金化的热疲劳性能研究[J];中国激光;1990年07期
15 王利亚,何金良;高氯聚合物对MMA与CR接枝共聚及其共聚物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1998年01期
16 陈伟,徐军,邓佩珍,乔景文,干福熹,李富铭;Cr,Ca: YAG晶体中四价Cr~(4+)中心的晶场特性[J];光学学报;1999年01期
17 郑华,李培祥,段有顺;NR/EPDM/CR共混物制作高强度胶管配方研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1年07期
18 蒙显权,林杰;CR/NBR汽车波纹管的研制[J];橡胶工业;2003年04期
19 刘振中;邓慧萍;詹健;;零价铁在水处理技术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水处理;2007年10期
20 ;机械、仪表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川;刘鸿;;分子筛负载零价铁用于地下水中Cr(Ⅵ)去除[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卜芳;郭建维;王琴;廖洋;刘鸿;;电沉积零价铁中性条件下还原去除Cr(Ⅵ)[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玉岭;李益民;李建法;;柱撑膨润土在零价铁去除Cr(VI)中的强化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玉岭;李益民;李建法;;柱撑膨润土强化零价铁去除Cr(Ⅵ)、NO_3~-的作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晨;陈冰;蒋文强;王西奎;;活性蓝194的超声波-零价铁协同降解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邓岳锋;陈继;;离子液体在含Cr电镀废水治理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易正戟;;零价铁去除六价铀的批实验研究及黄铁矿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高新技术前沿与发展学术会议程序册[C];2010年
8 丘秀祺;方战强;;纳米零价铁在去除Cr(Ⅵ)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方战强;邱心泓;丘秀祺;陈金红;;纳米零价铁在有毒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吴双桃;陈少瑾;胡劲召;谢凝子;陈宜菲;;零价铁还原降解土壤中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婧微;纳米零价铁及铁(氢)氧化物去除水中Cr(Ⅵ)和Cu~(2+)的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2 刘菲;处理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脂肪烃的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王倩;铁矿石—微生物协同去除水中Cr(VI)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孟亚锋;零价铁还原降解四氯化碳废水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晨曦;新型高Cr铁素体耐热钢的相变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闫峰;影响土壤中Cr(Ⅵ)吸持与Cr(Ⅲ)氧化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瑞;植物多酚对皮革中Cr(Ⅵ)的防治机理及防治作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1年
8 柳听义;包埋型纳米铁(NZVI)的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铬(Cr(Ⅵ))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杨渊;Cr(Ⅵ)诱导肝细胞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戴儒南;环境中Cr(Ⅲ)的MnO_2氧化以及光化学氧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岭;柱撑膨润土对零价铁去除Cr(Ⅵ)的强化作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文霞;硫酸根对零价铁降解1,1,1-三氯乙烷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贝贝;香根草吸附污水中Cr(Ⅵ)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武甲;应用纳米零价铁处理含铬污染物[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明磊强;零价铁去除水体中多溴联苯醚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乐晨;对硝基苯污染地下水的零价铁修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慧君;有序介孔氧化硅担载纳米零价铁的合成、结构控制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毛寅;纳米零价铁处理地下水中六价铬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刘伟凤;菱角皮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其对水体中Cr(Ⅵ)和头孢氨苄的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廖琳;零价铁非生物降解染料的过程及机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f~(2)CR轧辊交叉机架生产运行效果[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2 鹏;CR尼尔森:上半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估值72亿元[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记者 姜剑;温州打火机获国内首张日本CR“通行证”[N];温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杨益波;日本将实施打火机CR法规 宁波一检测机构获日本首家海外认可[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记者 马艳红;CR、DR交互集成测试新标准年内出台[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胡永平 王荣森 周仲成;采用锻造镗孔技术制造大口径厚壁9%Cr无缝钢管[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何仑;丰田RAV4——本田CR——V一枝独秀的终结者?[N];国际商报;2009年
8 陈佳木;途观现身SUV市场 能否改变CR——V地位[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高宏适;Cr对超低碳冷轧钢板屈服强度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10 记者 吴勇 通讯员 吴彩媚;日本CR将不以价格为评判标准[N];温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