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蚤蝇科系统发育研究(双翅目)

朱威  
【摘要】: 蚤蝇科是双翅目较大科之一,其形态学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系统发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探讨蚤蝇科分类地位对研究双翅目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蚤蝇科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进行过研究,并提出蚤蝇科不同的分类系统,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首次对我国大陆地区蚤蝇科分类地位,各属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推断蚤蝇科系统发育关系,确定中国蚤蝇科的姐妹群以及各属间的亲缘关系,同时比较前人的不同分类体系,从中寻找和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蚤蝇科分类系统。 本文选择澳蝇科Sciadoceridae作为研究的外群,根据外群比较原则分析了蚤蝇科的极性。使用支序分析方法,PAUP系统发育分析软件,使用Adams合意分析、严格合意分析和多数规则合意分析三种合意树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蚤蝇科24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 对蚤蝇科进行支序分析,结果表明: 一、亚科的单系性 本文根据Adams合意分析、严格合意分析和多数规则合意分析三种方法,均将中国大陆地区蚤蝇科分为两个亚科,即蚤蝇亚科Phorinae和裂蚤蝇亚科Metopininae,并且互为姐妹群,都分别构成单系群。 二、属间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析 蚤蝇亚科Phorinae包括栉蚤蝇属Hypocera、粪蚤蝇属Borophaga、戈蚤蝇属Godavaria、鬃蚤蝇属Chaetogodavaria、阔蚤蝇属Latiborophaga、栉胸蚤蝇属Ctenopleuriphora、弧蚤蝇属Stichillus、蚤蝇属Phora、刺蚤蝇属Spiniphora、肋蚤蝇属Psyllomyia、栅蚤蝇属Diplonevra、栓蚤蝇属Dohrniphora、锥蚤蝇属Conicera、周蚤蝇属Chouomyia、寒蚤蝇属Triphleba、脉蚤蝇属Anevrina 16个属。裂蚤蝇亚科Metopininae包括罗蚤蝇属Rhopica、裂蚤蝇属Metopina、喙蚤蝇属Trophithauma、虼蚤蝇属Pulicphora、寡蚤蝇属Gymnophora、乌蚤蝇属Woodiphora、伐蚤蝇属Phalacrotophora和异蚤蝇属Megaselia8个属。 蚤蝇科Phoridae中粪蚤蝇属Borophaga和弧蚤蝇属Stichillus、栅蚤蝇属Diplonevra和栓蚤蝇属Dohrniphora、鬃蚤蝇属Chaetogodavaria和栉胸蚤蝇属Ctenopleuriphora、蚤蝇属Phora和刺蚤蝇属Spiniphora、裂蚤蝇属Metopina和虼蚤蝇属Puliciphora、伐蚤蝇属Phalacrotophora和异蚤蝇属Megaselia、寡蚤蝇属Gymnophora和乌蚤蝇属Woodiphora,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在第一个大类群中,脉蚤蝇属Anevrina、刺蚤蝇属Spiniphora、蚤蝇属Phora属较原始的属。其中粪蚤蝇属Borophaga和弧蚤蝇属Stichillus、栅蚤蝇属Diplonevra和栓蚤蝇属Dohrniphora、鬃蚤蝇属Chaetogodavaria和栉胸蚤蝇属Ctenopleuriphora分别是从支序图中最迟分化出来的属,属最进化的类群。在后一大类群中罗蚤蝇属Rhopica最早分化出来,属最原始的属,裂蚤蝇属Metopina和虼蚤蝇属Puliciphora、伐蚤蝇属Phalacrotophora和异蚤蝇属Megaselia最后分化出来,为最进化的类群。 三、亚科分类和地位 本文将中国大陆地区蚤蝇科Phoridae分为两个亚科,即蚤蝇亚科Phorinae和裂蚤蝇亚科Metopininae。蚤蝇亚科Phorinae包括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16个属。裂蚤蝇亚科Metopininae包括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8个属。 四、各属分类地位 经过支序分析本文认为Brown(1992)分类系统中Hypocerinae中栉蚤蝇属Hypocera、粪蚤蝇属Borophaga、戈蚤蝇属Godavaria、阔蚤蝇属Latiborophaga和弧蚤蝇属Stichillus,Aenigmatinae中的肋蚤蝇属Psyllomyia、栅蚤蝇属Diplonevra和栓蚤蝇属Dohrniphora,Conicerinae中的锥蚤蝇属Conicera都应归回蚤蝇亚科Phorinae。 经过支序分析本文认为蚤蝇亚科Phorinae中鬃蚤蝇属Chaetegodavaria,栉胸蚤蝇属Ctenopleuriphora,肋蚤蝇属Psyllomyia和周蚤蝇属Chouomyia这些属的形态特征与蚤蝇亚科Phorinae其它属的特征差异较大,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裂蚤蝇亚科Metopininae中的虼蚤蝇属Puliciphora形态特征与其它属的特征差异较大,还需要进一步对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 本研究所用的标本均源自沈阳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代金霞,郑哲民;蝽科部分昆虫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探讨[J];动物学研究;2004年05期
2 范亚文;张秀英;门晓宇;;黑龙江省蹄盖蕨科(Athyriaceae)植物的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J];植物研究;2008年02期
3 吴相云;谢明权;李安兴;;基于28S rDNA C1-D2区的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系统学初步研究[J];动物分类学报;2007年03期
4 张鹗;泉水鱼的系统发育关系(英文)[J];动物学研究;1994年S1期
5 杨郁霞;刘长明;;中国小蜂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膜翅目:小蜂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6年04期
6 郭建军;张平;;腺水螨总科分类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赵丹彤;刘广纯;王剑峰;;基于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蚤蝇科部分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J];动物学研究;2010年04期
8 苗德岁;;评《脊椎动物、系统发育与哲学——辛普生纪念文集》[J];古脊椎动物学报;1987年03期
9 张卫红;陈德牛;;中国喇叭螺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初探(肺螺亚纲:柄眼目:虹蛹螺科)(英文)[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欣;李熠;魏宇昆;王银华;林枫;任安芝;高玉葆;;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Epichloё属内生真菌的分布及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J];生态学报;2007年07期
11 戴仁怀;李子忠;邢济春;;叶蝉科昆虫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8年06期
12 王心丽,万霞;谈谈生物分类系统的两种功能[J];昆虫知识;2003年04期
13 路敏琦;李俊;姜昕;李力;沈德龙;曹凤明;;我国蚕豆根瘤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14 刘亚锋;;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2007年02期
15 张志翔;林善枝;薛娴;;利用ITS系列探讨谷精草属5个种的系统发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6 郭新军;冯航;齐建红;;蜜蜂属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7 刘志文;韩旭;赵明辉;李宪臻;陈温福;;核核糖体DNA在植物系统发育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18 罗旭;屈延华;尹祚华;雷富民;;画眉科鸟类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商榷[J];动物分类学报;2009年03期
19 冯晓宇;谢楠;冯建彬;许宝青;赵金良;;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鲌亚科鱼类系统发育研究[J];淡水渔业;2009年05期
20 周涛;黄璐琦;崔光红;江维克;王敏;;栝楼属基于核糖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J];植物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业;杨群;;网角海绵目内部系统发育关系再探[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裴男才;;植物DNA条形码构建群落系统发育关系[A];2011年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暨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虞以新;严格;刘国平;刘金华;刘增加;郝宝善;薛健;;中国蠓科昆虫的分类研究(双翅目)[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林能锋;许斌福;;石首鱼类的系统发育研究概况[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郝淑莲;李后魂;;羽蛾科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进展(昆虫纲:鳞翅目)[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德;张正旺;;部分山鹧鸪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捷;CONRAN G.John;;木兰科木兰亚科内系统发育关系:基于形态学分支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徐雪娜;方李宏;薛俊增;董双林;王芳;;从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梭子蟹科的系统发育关系[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赵喜进;王克柏;陈树清;邢海;;北美和东亚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Edmontosaurus和Shantungosaurus的形态学相似性与系统发育关系(英文)[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晓萍;于黎;Christian Roos;Nelson Ting;陈翠萍;王景;张亚平;;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和44个非编码核基因数据进行灵长目疣猴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威;中国蚤蝇科系统发育研究(双翅目)[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敏;蛱蝶科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3 袁忠林;叶蝉科生物地理学研究(半翅目:头喙亚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徐纯柱;紫貂遗传多样性及貂类系统发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5 陈小姝;黏菌主要类群营养体阶段发育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孙慧敏;蝗亚目三种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蝗总科系统发育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Mongkol Wongsawas;浙江省淡水水生真菌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韩丹翔;蓝藻念珠藻属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9 季清娥;中国甲腹茧蜂亚科分类(膜翅目:茧蜂科)[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10 洪桂云;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其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娜;基于线粒体16S rDNA、12S rDNA及联合序列探讨蛱蝶科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兰;中国斑腿蝗科部分种类线粒体COⅡ基因的分子进化与系统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秀芹;五品种(品系)猪系统发育关系的RAPD及其myostatin基因启动区的RFLP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4 陈建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主要疫苗株的分子特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5 赵美玲;西北部分地区黄华属根瘤菌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朱彭玲;新疆棉花根际土壤铁载体产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陈露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山黑豆根瘤菌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高晶;吉林和云南马铁菊头蝠线粒体DNA部分序列变异及其系统发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春;刺槐根瘤菌的多样性分析及根系分泌物的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汪江一;索科线虫部分种类18SrDNA COI和D_3基因分子系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升资讯;大亚科技与“圣象”共舞[N];证券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许珂;基里亚科夫自证其价值[N];中国体育报;2001年
3 记者 熊燕;鸡形目新的系统发育关系[N];云南日报;2010年
4 刁芳芳;大亚科技:连续5个季度市场占有率位列国内第一[N];通信信息报;2004年
5 见习记者 李瑞鹏;陈兴康曲线MBO大亚科技[N];证券时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雍忠玮;大亚扩张[N];计算机世界;2004年
7 记者 陈薇;大亚科技董事长陈兴康成实际控制人[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新升资讯;大亚科技 高科技低价白马股[N];证券日报;2004年
9 禾丁;湖北振亚科贸力创现代运营管理体系[N];经理日报;2004年
10 斌;大亚科技合资组建江苏圣象[N];中国证券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