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Ecopath模型的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许祯行  
【摘要】:基于Ecopath with Ecosim(Ew E)6.4软件,构建了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獐子岛人工鱼礁海域结构和功能,量化该海域生态系统发育的成熟度及稳定性等特征。本研究完成了2010年到2012年三个Ecopath模型并分析了三个时期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结构和功能变化,根据人工鱼礁区特点构建了23个功能组,基本覆盖了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全过程。本研究通过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与生态营养转化效率结果表明:(1)2010-2012年系统中虾夷扇贝、许氏平鮋及大泷六线鱼等生物营养级升高;(2)皱纹盘鲍的捕食重叠度指数降低,许氏平鮋的猎物重叠度指数降低;(3)该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由2010年的11.1%升至2012年的13.3%;(4)3个时期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FCI值小于0.1,再循环率较低,NSP值较高,杂食指数(SOI)、联结指数(CI)、和平均能流路径(MPL)连续升高。(5)2010-2012年虾夷扇贝生态容纳量分别为124.7 t·km-2、168.5 t·km-2和217 t·km-2,分别是生物量的4.72、5.67和6.29倍。总体说明獐子岛人工鱼礁区海域生态系统处于尚未稳定的发育早期,逐渐向成熟期发展,较高的剩余产量为该海域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云新;冯吉南;中村充;;建造人工鱼礁适当地点的判定[J];水产科技;2002年03期
2 沈镇平;江苏赣榆海洋人工鱼礁建设启动[J];中国水产;2003年06期
3 米振琴;深圳进行人工鱼礁建设[J];中国水产;2003年06期
4 潘致平 ,赖伟春 ,贾春斌;香港人工鱼礁建设与我们可借鉴的经验[J];渔业现代化;2003年05期
5 李文涛,张秀梅;关于人工鱼礁礁址选择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3年05期
6 李文涛,张秀梅;我国发展人工鱼礁业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渔业信息;2003年09期
7 刘同渝;;人工鱼礁的饵料效应(一)[J];水产科技;2003年04期
8 尤永生;人工鱼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渔业现代化;2004年04期
9 王波,武建平,高峻,贾世敏,张成启,牟洪涛,张杰东;关于青岛建设人工鱼礁改善近海生态和渔业环境的探讨[J];海岸工程;2004年04期
10 林光纪;人工鱼礁物品经济学特性[J];福建水产;2005年02期
11 杨吝,刘同渝,黄汝堪;人工鱼礁建设实绩考察[J];现代渔业信息;2005年11期
12 于广成;张杰东;王波;;我国人工鱼礁开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年06期
13 杨吝;刘同渝;;我国人工鱼礁种类的划分方法[J];渔业现代化;2005年06期
14 杨吝;刘同渝;黄汝堪;;人工鱼礁的起源和历史[J];现代渔业信息;2005年12期
15 于广成;张杰东;王波;;我国人工鱼礁开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J];海洋信息;2006年01期
16 杨吝;;《中国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出版[J];现代渔业信息;2006年01期
17 陈心;冯全英;邓中日;;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8 于沛民;张秀梅;;日本美国人工鱼礁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渔业现代化;2006年02期
19 鲁伟;姜明成;葛坤;;我国人工鱼礁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学养鱼;2006年08期
20 钟术求;孙满昌;章守宇;张硕;;钢制四方台型人工鱼礁礁体设计及稳定性研究[J];海洋渔业;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澄茂;;关于我国人工鱼礁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与若干技术问题[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C];2004年
2 刘西华;;稳妥建设人工鱼礁 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3 章守宇;张焕君;焦俊鹏;;从浮游生物的变化探讨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4 唐振朝;陈丕茂;李纯厚;贾晓平;;人工鱼礁礁体模型水动力学特性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李珠江;;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人工鱼礁 构建广东生态文明[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磊;唐衍力;黄洪亮;;人工鱼礁基本设计与礁区管理的初步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杨璐;陈明茹;杨圣云;王麟鹤;;基于生态系统的我国人工鱼礁适应性管理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8 杨文波;张彬;李继龙;刘晴;陈勇;张秀梅;章守宇;陈丕茂;;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状况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珺;林军;章守宇;;人工鱼礁通透系数及其数值实验[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成伟;;人工鱼礁水动力场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昭阳;人工鱼礁水动力学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唐衍力;人工鱼礁水动力的实验研究与流场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陈应华;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区的生态效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4 郑延璇;人工鱼礁流场效应与物理稳定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玲玲;青岛开发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孙利元;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效果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史红卫;正方体人工鱼礁模型试验与礁体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王磊;人工鱼礁的优化设计和礁区布局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马丽;人工鱼礁建设过程管理及礁区管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磊;俚岛人工鱼礁生态养护效果及其生态系统综合效应的初步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吕晓雪;多方孔立方体人工鱼礁流场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沈天跃;人工鱼礁投放误差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9 杨柳;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生物变动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10 司英杰;人工鱼礁的法律规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培楠;广东拟建12个人工鱼礁区[N];经济日报;2001年
2 记者王勇;广东茂名建人工鱼礁“牧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特约记者 马学信 杨宝清;山东省11处人工鱼礁见成效[N];中国海洋报;2006年
4 张玉清何国民 曾嘉 梁小芸;人工鱼礁为荒漠化的海洋种下希望[N];中国渔业报;2007年
5 记者 程敏 通讯员 曹新云;我市建成首座人工鱼礁[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刘镇彬;充分肯定我市人工鱼礁建设经验[N];深圳特区报;2007年
7 易明;美国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渔业资源[N];中国渔业报;2008年
8 张丽华;全市人工鱼礁建区达1156公顷[N];威海日报;2008年
9 姜磊;人工鱼礁,期待营造海底“黄金世界”[N];威海日报;2008年
10 陈楚荣;广东人工鱼礁建设成效凸显[N];中国渔业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