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肠球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的研究
【摘要】:目的:1.研究临床分离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8种毒力基因(cylA,gelE,asa1,esp,ace,acm,fsr,hyl)的检出情况,探讨肠球菌中毒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统计分析不同标本来源肠球菌之间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肠球菌致病机制和毒力基因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回顾性调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标本来源情况以及对11种抗菌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耐药情况。2.通过PCR法检测8种肠球菌毒力基因(esp、cylA、hyl、gel E、asa1、fsr、ace、acm)的分布情况,质控菌株采用粪肠球菌ATCC29212。3.比较临床分离的不同耐药性以及不同标本来源肠球菌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SPSS 22.0。结果:一、肠球菌分布情况97株临床分离肠球菌中粪肠球菌47%(46株),屎肠球菌53%(51株)。46例粪肠球菌来源于清洁中段尿标本20例,血液标本12例,引流液标本6例,胆汁标本4例,脓汁标本2例及分泌物、脑脊液标本各1例。51例屎肠球菌标本来源于清洁中段尿标本18例,血液标本13例,引流液标本11例,胆汁标本6例,分泌物、脑脊液、腹水标本各1例。二、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毒力基因检出情况各毒力基因在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中的检出情况存在差异。粪肠球菌中cylA、gelE、asa1、esp、ace、fsr的检出率分别为63.0%、69.6%、67.4%、65.2%、28.3%以及71.7%,hyl未被检出。屎肠球菌中esp、acm、hyl的检出率分别为64.7%、70.6%以及25.5%。仅有一株屎肠球菌中检出cylA,其检出率为2.0%,未发现gelE、fsr以及asa1基因的阳性菌株。粪肠球菌中cylA、gelE、asa1、fsr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0.001),hyl在屎肠球菌中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P0.001)。粪肠球菌中同时含有多种毒力基因(n2)的菌株数多于屎肠球菌(分别为82.6%与15.7%,P0.001)。三、不同标本来源肠球菌毒力基因的检出情况来源于清洁中段尿标本的18株屎肠球菌中acm与esp阳性菌株分别为16株(88.9%)与13株(72.2%);20株粪肠球菌中毒力基因检出情况由高到低分别asa1 16株(80.0%),esp 15株(75.0%),cylA 14株(70.0%),gelE 13株(65.0%),fsr 13株(65.0%),ace 9株(45.0%)。来源于血液标本的13株屎肠球菌中esp与acm的阳性菌株均为8株(61.5%);12株粪肠球菌中有10株(83.3%)表现为asa1阳性,cylA、gelE、esp、fsr的检出数均为9株(75.0%)。来源于引流液标本的11株屎肠球菌中8株(72.7%)检出esp,7株(63.6%)检出acm。3株屎肠球菌分别来源于脑脊液、腹水以及分泌物,均表现为esp与acm阳性。ace阳性粪肠球菌主要来自清洁中段尿标本(69.2%,P=0.046),屎肠球菌毒力基因与标本来源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关系。四、不同耐药性肠球菌中毒力基因的分布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100%耐药,其次为环丙沙星(78.3%)。粪肠球菌对于其余抗菌药物敏感,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5.7%、97.8%、97.8%,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以及四环素100%敏感。屎肠球菌中耐药率较高为红霉素(86.3%)、青霉素(82.4%)、环丙沙星(80.4%)、左氧氟沙星(78.4%)、氨苄西林(78.4%)、高浓度庆大霉素(62.7%)、高浓度链霉素(56.8%)、四环素(45.1%)。98%的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所有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均敏感。统计结果显示毒力基因的分布与抗菌药物耐药表型存在相关性。粪肠球菌中cyl A(P=0.001)、asa1(P=0.003)、esp(P0.001)与CIP的耐药相关。屎肠球菌中毒力基因esp与PEN(P0.001)、AMP(P=0.001)、CIP(P0.001)及LVX(P0.001)的耐药相关;acm的分布与PEN(P=0.001)、AMP(P=0.009)、CIP(P0.001)及LVX(P=0.003)的耐药相关。结论:一、毒力基因cylA、gelE、asa1、fsr在粪肠球菌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两种肠球菌中,同时含有多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多为粪肠球菌。二、ace阳性粪肠球菌主要来自清洁中段尿标本,粪肠球菌泌尿系感染可能与ace携带菌株相关。三、粪肠球菌中cylA、asa1、esp毒力基因携带菌株中CIP耐药较多;屎肠球菌中esp、acm毒力基因携带菌株中青霉素类(PEN,AMP)与喹诺酮类(CIP,LVX)耐药较多。肠球菌在产生耐药的过程中可能同时筛选出毒力基因,进一步促进感染的发生。
|
|
|
|
1 |
刘宏道;姚景惠;项力;刘以贤;;乳品中肠球菌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A];食品论文汇编[C];1985年 |
2 |
钱培芬;李和姐;胡洁;倪语星;;医院内肠球菌感染危险因素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
3 |
余阳;陈开森;曹先伟;;临床分离273株肠球菌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
4 |
何志捷;邱嘉民;黄子通;;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肠球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药敏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
5 |
高继业;唐妤;马其国;李继祥;;肠球菌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6 |
杨志强;丁双阳;沈建忠;吴永宁;朱奎;;益生性肠球菌应用与安全性评价[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
7 |
张利霞;王占黎;牛海英;胡同平;田改林;郭翔;王瑞清;;117株肠球菌致病基因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
8 |
张士玲;高玲;;危重症患者与肠球菌感染的关系[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
9 |
石存保;;305例贫血与消化道肠球菌纯培养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10 |
何志捷;邱嘉民;黄子通;;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肠球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药敏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