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声门癌与声门上癌的组织病理学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跨声门癌与声门上癌两者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局部侵润扩展规律的差异。并通过声门上癌与跨声门癌的组织病理学比较研究,探讨二者在原发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局部浸润扩展规律等诸多方面的异同,明确跨声门癌在喉癌分类中的地位及归属,是否应单列为喉癌一型。
方法
跨声门癌选择1984~1993年我院临床诊断为跨声门癌,且术中证实肿瘤主体位于喉室或以喉室为中心跨区发展的病例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37~80岁,病史6个月~3年。术前气管切开15例,占30%。术前病理无阳性结果经喉裂开冰冻证实喉癌8例,占16%。声门上癌选择1988~1991年我院临床诊断为声门上癌的病例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9~78岁。肿瘤主体均为声门上区。病史1年内83例,1~2年内15例,2年以上2例。术前气管切开4例,占4%。所有病例均为鳞状上皮癌,均未经术前放疗。全部标本均以10%甲醛固定,喉标本参照Tucker火棉胶包埋法包埋,以连续切片机进行冠状位连续切片,每20张选一张,厚约25μm,HE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
跨声门癌主体位于喉室或以喉室为中心向声门上区、声门区以基本均等态式浸润扩展。粘膜下深层浸润为主要局部浸润扩展方式,占52%(26/50)。声门上癌主体位于喉室以上的声门上区,以沿粘膜浸润及粘膜表面伴粘膜下深层浸润为主,分别占38%(38/100)和43%(43/100)。声门上癌累及会厌前间隙及声门旁间隙分别为60%(60/100)、48%(48/100)。跨声门癌累及会厌前间隙及声门旁间隙分别为38%(19/50)、82%(41/50)。跨声门癌累及声门旁间隙呈对称性,有80%(33/41)突破该间隙。声门上癌累及声门旁间隙呈不对称性,旁上区受累范围远大于旁下区占79%(38/48)。声门旁间隙被突破仅占4%(2/48),未见环甲膜及环状软骨受累。声
门上癌累及会厌前间隙以直接浸润破坏为主,占70%k2/60人跨声门癌
累及会厌前间隙经以声门旁间隙向上绕过会厌茎的间接途径为主,占74%
O八9八声门上癌累及会厌软骨为主,占28%p8八 人跨声门癌累及
甲状软骨为主,占52%u6/50人
结 论
声门上癌肿瘤主体可清楚判明位于声门上区,呈典型肿瘤之外观,喉室
非肿瘤中心。其局部侵润扩展规律与跨声门癌有明显不同。肿瘤主要破坏
会厌软骨。因喉室屏障作用的影响,肿瘤虽可侵人声门旁间隙,但呈非对称
性,即主要累及旁上区或旁上区受累大于旁下区。
跨声门癌主体位于喉室或以喉室为中心向声门上区、声门区以基本均
等态式侵润扩展。早期破坏声门旁间隙,受累特点呈对称性。甲状软骨受
累常见。
由于肿瘤原发部位的不同及喉室屏障作用的差异,跨声门癌在临床、病
理等诸多方面不同于声门上癌应列为独立型的跨声门喉癌。
跨声门癌系原发喉室,以此为中心纵向跨区发展的恶性肿瘤。其组织
学特点为以粘膜下深层浸润为主要扩展方式。其准确定义为肿瘤位于喉室
或以喉室为中心纵向发展的肿瘤。而跨声门侵犯系喉癌的晚期病变,两者
有本质区别。对跨声门癌而言,喉室屏障作用轻微,故其呈以喉室为中心纵
向跨区浸润生长的势态。
|
|
|
|
1 |
;上皮膜抗原和分泌成分在喉室、会厌及声带癌的表达[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4年01期 |
2 |
苏志民;做好喉部体层的体会[J];空军总医院学报;1988年03期 |
3 |
梁美庚,王陈应,周跃先,钟子良,李先,庄惠学,王德福,李玉明,徐伟;喉部体征与内在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1997年10期 |
4 |
熊允谷,杨宝琦,陈莉霞;颈外手术进路治疗室带及喉室淀粉样定[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7年03期 |
5 |
周振国,史秀玉,韩礼,李学志,费声重,赵连诚;喉室内鳃源性囊肿及会厌喉面潴留囊肿二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年04期 |
6 |
吴海涛;王薇;吴韵芳;吴琍雯;;喉内各部微血管分布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8年05期 |
7 |
肖建新;喉淀粉样变1例[J];广东医学;1995年05期 |
8 |
谢金,宋昌湘,赵敏,王士珍;喉涎腺异位1例报告[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9年05期 |
9 |
崔志汉;小儿喉气囊肿[J];家庭医学;2001年11期 |
10 |
张丹;喉室内鳃源性囊肿1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11 |
方洪兴;张志茂;陈世汉;刘爱荣;邓湖山;;气管导管联合硅胶管喉气管成形治疗喉气管外伤性狭窄[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8期 |
12 |
汤连志;白天旭;任克;杨永平;茅亭;郭文江;;多排螺旋CT在早期喉癌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03期 |
13 |
张慧宗,白庆生;81例喉室炎的临床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
14 |
聂学义;喉室形态异常临床分析[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7年02期 |
15 |
黄怀荣;喉类肉瘤一例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1988年01期 |
16 |
夏远辉,杨欣,顾百文;喉室金属异物26年声嘶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0年03期 |
17 |
黄意;喉室巨大鱼骨停留2年1例[J];中国临床医生;1997年04期 |
18 |
李成华;1例巨大喉室异物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1994年04期 |
19 |
毛承深;;喉室纤维瘤2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20 |
许亚辉,郭丽娟,杨桂琴,李桂芝;喉室下水平喉切除术[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1期 |
|
|
|
|
|
1 |
张雷;李丕鹏;陆宇燕;;中华蟾蜍发声结构的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谷京城;王强;邢巍巍;王雪峰;陈淑英;;喉近全切除术发音失败3例分析[A];第三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
3 |
李晓陵;王丰;刘力;;64排螺旋CT仿真内镜在喉及下咽部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4 |
姜志辉;刘树春;;老年人医源性异物2例[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5 |
陈建福;;喉癌.喉咽癌的治疗策略[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