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子宫肌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mRNA表达及意义

王玉荣  
【摘要】: 目的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岁以上育龄妇女中其发生率达20%~25%,是导致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子宫肌瘤的发生、生长与女性激素刺激有关,与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有关。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子宫肌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环节的,同一子宫上的多发性肌瘤起源并不相同,并非由单一的染色体突变的细胞引起,可能是子宫肌细胞在女性激素刺激下,通过生长因子的介导导致局部微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女性激素促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是由局部来源的多肽类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形式介导的,这些生长因子可能是通过改变子宫肌细胞遗传物质中细胞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性而促发的,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urs, IGFs)对子宫肌细胞及其间质细胞有很强的致有丝分裂作用。并有学者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IGF-Ⅰ结合位点增加。本研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与正常子宫肌组织中IGF-ⅠmRNA、IGF—ⅡmRNA表达水平和这种表达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旨在探讨IGF-Ⅰ,IGF-Ⅱ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进一步阐述子宫肌瘤的生长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 1.标本与来源:采集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30例病例,术前3个月未用激素治疗。标本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子宫内膜分期按术后内膜病理检查确定:增殖期16例,分泌期10例,萎缩型1 例,简单型或复杂型增生过长3例。收集子宫肌瘤中心部位组织 30例,及其包膜 Zcm外正常子宫肌组织 1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标 本取材后置EPPendorf管中,贮存在一70℃超低温冰箱待测。 2.实验材料:TRIZol、逆转录试剂盒:大连宝生物(TakaRa公 司产品)提供。 引物:北京奥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3.实验器材:PCR扩增仪:w’n刁—(美国) 低温台式离心机:JC-480型(德国) 凝胶成像自动分析系统:ID KODAK(日本) Dn一 Ill31A 型电泳槽门c京) 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法) 1.采用异硫氰酸脱一酚一氯仿方法提取组织总RNA 2.RT-CDNA:逆转录合成 CDNA 3.PCR扩增 4.山NA电泳、自动成像分析、检测各扩增带的产物含量 5.观察结果、统计处理 结 果 1.IGFJ在子宫肌瘤组织、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分 别为:93.93。17.50,68.14【5.00,肌瘤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 常子宫肌组织,差异非常显著u叩.皿厂。而子宫肌瘤组织、正 常子宫肌组织中区T一H的表达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入 其相对含量分别为71.61。2.29,70.53。2.78。 2.子宫肌瘤组织IGFJ相对含量在增殖期和分泌期分别是 106.67。3.55,72.88 S 3.88,增殖期明显高于分泌期,差异非常 显著瞩叩.皿1人而1切一D相对含量在增殖期、分泌期无显著差 异(P>o.05),分别为71.67土2.33,7二.* 士2.45。 ·2· 3.肌瘤组织不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其IGF-I的相对含量 均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而IGF-11的相对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F)是由两种相关多肽组成,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一I仁GF一互)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11 (IG-11L IGFJ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与细胞内信号转导有 关,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分化,已证实其具有促进平滑肌细胞及其 间质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而IGF-11主要调节物质的加工及降 解,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无关。它们与各自受体结合后发挥各自 的生物学效应。1990年 Rein等人首先在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细胞 和肌瘤细胞的间质中发现 IGF司和 IGF-11存在。1992年 Chan- drasekhary在研究中发现:在子宫肌瘤细胞表面含有特异的,高亲 和力的比FJ结合位点,且比F-I结合位点增加,而无兀F-11 的增加。本实验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与 正常子宫肌组织中出F-ImmA,IGF-D m皿AR的表达水平,结 果表明:子宫肌瘤组织、正常子宫肌组织中均有IGF-I,IGF-11 基因表达,IGF-I基因在肌瘤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 宫肌组织,而 IGF—11基因在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中表达 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IGF-I对子宫肌瘤的生长、发育 起主要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女性激素有关,近年来 有文献报道:雌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促细胞增殖、分化 作用是通过一些生长因子介导的。本研究补充了文献资料发现, 肌瘤组织中IGF一二mRNA表达水平在增殖期明显高于分泌期, 说明IGF-I的介导作用与月经周期变化有关,而无论增殖期、分 泌期肌瘤,其IGF-Irn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而IGF ·3· 一11 InRNA表达水平在增殖期和分泌期无显著性差异,且无论增 殖期\分泌期肌瘤,其 IGF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保锋,张婷婷;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年04期
2 黄梅春;子宫肌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02年05期
3 陈蔚琳;;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41期
4 余云云,李晓芹,钱金花,杨立廷,李雨升;子宫肌瘤组织EGFR受体与IGF-1R的定位及定量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年06期
5 曹缵孙,石一复;子宫肌瘤治疗展望[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年01期
6 林俊,张信美;子宫肌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年03期
7 ;宫体和宫颈[J];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2003年03期
8 王艳萍;;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41期
9 金力;;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41期
10 马明丽;夏天;朱静;刘兆娟;;子宫肌瘤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J];光明中医;2010年06期
11 刘林燕;袁胜涛;余伯阳;;子宫肌瘤发生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年02期
12 刘新华;董子启;;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06期
13 杨彩虹;潘丽华;付军;;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14 李莘;刘莉;王薇;邹荣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年03期
15 夏奇彩;;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46例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0期
16 马雁川;;子宫肌瘤438例围术期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08年07期
17 张丽梅;吕梅;;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核出术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34期
18 潘振芳;任岚;王仁香;孙宏玉;弓国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方法探讨及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25期
19 ;四个月“孕妇”提前生下“三个娃”[J];分忧;2009年05期
20 ;到青二院祛肌瘤,真的不用开刀[J];分忧;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丽;;郑家本治疗子宫肌瘤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应小燕;;子宫肌瘤[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孟炜;朱南孙;范振宇;谭蕾;赵伟红;;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研究[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杰;;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对比分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医科卷)[C];2005年
5 李宇星;边沁;郑坚梅;潘芳;陈熠;曾真;王文锦;;百通消瘤法治疗子宫肌瘤156例临床体会[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杨德平;石教华;陈萍;刘姝丽;;子宫肌瘤栓塞术造影技术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敏;李文献;王珩;刘宇峰;刘媛;陈岚;;DSA技术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杜静;朱佩英;;自凝刀射频介入治疗子宫肌瘤钳夹术484例疗效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10两岸四地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大为;郎景和;刘珠凤;冷金花;朱兰;黄荣丽;;腹腔镜下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探讨[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郑汉朋;陈庆东;周海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附24例分析)[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正香;妇瘤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药效学及其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范融;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及子宫肌瘤病因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李坤寅;橘荔散结丸有效部位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自辉;千金消肌锭剂剂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孟欣;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联合治疗富血供的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游永年;化瘤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中医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世梅;宫瘤清含药血清对子宫肌瘤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曾菲英;芪术止血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经期异常出血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柳英兰;子宫肌瘤细胞中HMGI-C的表达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高国钦;桂枝茯苓丸合海藻甘草(十八反)水蛭等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荣;子宫肌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mRNA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2 刘涛;双酚A对子宫肌瘤细胞体外增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梁丽;子宫肌瘤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邢妍;14-3-3σ蛋白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相关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苌丽静;体检人群中子宫肌瘤患者的脉象图与脉波图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由晶;子宫全切手术治疗子宫肌瘤265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黄秀;缩宫素对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屈文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吴志远;芪芍止血颗粒主要药效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高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受体、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D];青岛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妇科第一瘤——子宫肌瘤现状堪忧[N];云南政协报;2005年
2 王志高;美国FDA:批准治疗子宫肌瘤新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阎书春;子宫肌瘤与雌激素有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4 沈大东;中医如何治疗子宫肌瘤[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5 孙敏;中医治疗子宫肌瘤验案[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杨锋;子宫肌瘤青睐育龄妇女[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中西医治疗子宫肌瘤对比[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8 翁淑贤;子宫肌瘤未必都得切[N];威海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鹏飞;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成功实施我市首例经阴式剔除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N];焦作日报;2009年
10 洪寿梅;患子宫肌瘤怎么办[N];民族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