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紫杉醇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重构作用的研究

李军  
【摘要】: 前言 自体静脉在治疗动脉损伤、闭塞等疾病中广泛应用,但移植后期自体静脉再狭窄发生率可达20-50%,甚至更高。其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损伤、炎症反应、缺血、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多种因素所致的血管内膜增生造成的,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大量增殖、迁移至内膜,分泌细胞外基质并沉积在内膜起关键作用。有效地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合理地调控血管的重构,可以预防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紫杉醇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抗癌药。在对其抗癌机理的研究中发现它不仅可以抑制细胞快速增殖还可以诱导细胞因子如TNF-α,以及促进细胞凋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实验旨在通过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紫杉醇对移植静脉血管重构的影响,以期合理调控血管的重构过程维持功能稳态。 材料与方法 1.动物分组 将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对照组(0、7、14、28天组);干预组,包括单次剂量组(7、14、28天组);两次剂量组(14、28天组);三次剂量组(28天组)。 2.动物模型建立 10%水合氯醛(2ml/kg)腹腔注射麻醉,取颈部切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取颈静脉5mm,置于同侧颈动脉,用11-0无损伤线作端端吻合,血管通畅实验判定血管通畅情况。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0、7、14、28天取材;单次剂量组于术后第2天注射紫杉醇 Dm才kg)于术后第7、14在8天取材;两次剂量组于术后第2、7天 注射紫杉醇,术后第14上8天取材;三次剂量组于术后第2** 大注射紫杉醇,术后第28天取材。 3.标本处理及检测 标本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做连续5 pm厚 切片,分别做HE染色人erhoeff氏铁苏木素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常规观察形态学变化,计算内膜厚度,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及 MMP一表达分值。MMP一分值计算标准:0.无染色;1.弱、部 分染色一.中度部分染色;3.中度广泛染色;4.强、广泛染色。 4.数据处理 应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资料用 k切表示,组间比 较应用方差分析和 X‘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移植静脉7天时,内膜厚度增加,空白对照组平均为18.8 t 1.3乙单次剂量组为14.26。0.乃,两组间有显著差别(P<0。0门。 14天时,空白对照组内膜平均厚度为22.30。*70,单次剂量组与 两次剂量组分别为18.30 ZI.30和16.99。1.44,与空白对照组相 比,差异显著u<0.05厂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河>0.05八28 天时,空白对照组为27.82。3.45,单次剂量组,两次剂量组和三 次剂量组分别为23.56*1.84,ZI.36 ZI.90,19.67 ZZ.of,与空白 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7天时,空白 对照组为39.37。7.6O,单次剂量组3个67 ti.of,14天时空白组 为30.7互土二.46,单次剂量组为27.23 Z且.阴,两次剂量组为24.23 门.23,空白组与单次和两次组差异显著;28天时,空白组为 18. 粘土二.叩,单次组15.76 L二.析,两次剂量组u.兆。二.56,三次剂 量组为9.71 2.32;空白组与单次剂量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与两 次、三次剂量组相比差异显著。MMP一二表达的分值,7天时,空 ·2· 白组3.61。0.28,单次剂量组为2.67。O.36,两者差异不显著河 >0.05),14天时;空白组为3.SO土0.二8,单次组为3.20 *.二8,两 次剂量组为2.80。0.18,空白组与单、两次剂量组相比差异显著 (P<O.05),28天时,空白组为2.nZ O.19,单次剂量组为2.26。 0.15,两次剂量组为2.co tZ.33,三次剂量组为1.74 fo.15,空白 对照组与三次剂量组相比差异显著门<0.05人与单次、两次剂量 组相比差异不显著u叩.05人 讨 论 虽然自体静脉移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远期再狭窄影响其 应用效果。一般认为是由于损伤、炎症反应、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多 因素作用下,血管壁收缩型VSMCS转变为合成型VSMCS,从中膜 向内膜下迁移,并在内膜下大量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造成内膜增 生形成无益性重构造成再狭窄。在本实验的对照组中发现静脉移 植后早期主要表现为细胞的大量增殖和迁移,而中晚期主要表现 为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紫杉醇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新型抗癌药物。研究证实它作用 于快速增殖细胞的微管使其异常聚合,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在G/ M期阻断细胞分裂,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紫杉醇还可以抑制血 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从而改变血管的重构过程,诱导细胞 产生肿瘤坏死因子,促进细胞凋亡。对血管再狭窄的研究已经证 实TNFa可以抑制VSMCs的增殖。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在0**4上8天时内膜逐渐增 厚与干预组相比在7上4上8天时,内膜厚度存在显著差别u<O. 05X说明干预组内膜增生受到抑制。在干预组中14天时单次剂 量组与两次剂量组内膜增厚差别不显著河>o.05入28天时两次 剂量组与三次剂量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笕青;卵巢癌化疗现状[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年04期
2 修波,段国升,刘宗惠,薛毅珑;胶质母细胞瘤紫杉醇增敏放射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年05期
3 周晓燕,许良中,朱伟萍,张泰明;紫杉醇对Raji细胞的作用:G_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J];中国癌症杂志;1998年02期
4 陈于法,郑树,陈丽荣,李士敏;紫杉醇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DNA甲基化水平检测[J];肿瘤;1999年02期
5 周运华,柯玉华;紫杉醇联合化疗转移性乳腺癌15例报告[J];四川肿瘤防治;1999年03期
6 刘少扬,杨岚,陈惠祯;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9例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1999年04期
7 何瑞,陈佃;乐昌产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J];中药材;1999年08期
8 卢婷;紫杉醇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年07期
9 林显敢!510120广州市,谢德荣!510120广州市,姚和瑞!510120广州市,梁新文!510120广州市,陈岱佳!510120广州市;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癌18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10 王景江;紫杉醇联合顺铂及氟尿嘧啶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J];中国癌症杂志;2000年03期
11 张华,罗鹏飞,张良明,邵培坚,周泽健,郑伟华;支气管动脉灌注紫杉醇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年05期
12 朱红 ,王昊;红豆杉资源的生物工程研究新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1期
13 张清媛,康欣梅,赵文辉;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2年03期
14 陈阵,王哲海,李长征;紫杉醇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肺癌杂志;2003年05期
15 陈剑锋,郭文璇;紫杉醇、卡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J];河北医学;2003年04期
16 曲洪澜,王丽娟,关琦;紫杉醇与表阿霉素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年05期
17 赵晔;紫杉醇致癫痫大发作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22期
18 郑晓梅,高雁,翟慧红;静脉输注紫杉醇药液外漏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04年03期
19 白萍,李淑敏,李晓江,李洪君,张蓉;25例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紫杉醇联合化疗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4年02期
20 宋立强,李妍,倪殿涛,戚好文;紫杉醇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能力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敏;朱珠;傅强;李大魁;;大鼠肝药酶活性改变对紫杉醇药物动力学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康春生;任玉;原续波;浦佩玉;周旋;王广秀;韩磊;贾志凡;;反义微小RNA-21与药紫杉醇共作用抑制胶质瘤的生长[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红杰;王绍霞;樊晓蕾;;紫杉醇过敏反应的急救与护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吴映蓉;张红银;;PVC软输液袋对紫杉醇稳定性影响和其中DEHP溶出量考察[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吕妍;岑函婧;覃小玲;毕惠嫦;黄民;陈孝;;紫杉醇联合淫羊藿提取物经Caco-2细胞转运机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晶;钟国平;潘莹;刘柏东;毕惠嫦;赵立子;黄民;;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紫杉醇浓度[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万云峰;姚明辉;;紫杉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8 赖洵;华映坤;沈晓梅;宋建新;史克倩;闻艳;;紫杉醇联合干扰素á-2b对K65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赵锐;赵玮玮;;抗肿瘤植物药紫杉醇研究进展与动态[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毛祺琦;郑祥毅;杨凯;秦杰;白宇;谢立平;;白藜芦醇对紫杉醇诱导5637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勇;紫杉醇诱导成骨肉瘤细胞凋亡及Caspase-6基因对成骨肉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郝星;卵巢癌化疗耐药与纺锤体检测点功能完整性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武晓静;MSCs修复血管内膜及对平滑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4 顾海宁;紫杉醇AB环骨架和喹诺酮等药物的绿色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雄文;三苯氧胺联合阿霉素、顺铂及紫杉醇抑制MCF-7细胞株增殖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6 耿长新;多烯紫杉醇在体内外对人肝细胞肝癌抑制生长及放射增敏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岳琴;云南红豆杉枝叶化学成分和紫杉醇半合成及其类似物构效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8 孟刚;紫杉醇及顺铂诱导MCF-7/ADR和Hela细胞调亡及其与凋亡相关蛋白和Ca2+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9 朱晓东;Survivin在紫杉醇抗肿瘤机制中作用及其反义核酸干预胃癌形成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曹兰琴;紫杉醇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CE_1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紫杉醇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重构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2 于亮;TWIST在紫杉醇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超;G6PD在诱导合成紫杉醇中的作用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林青;白术内酯Ⅰ对紫杉醇诱导的人卵巢癌细胞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拮抗作用及促凋亡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夏靖燕;紫杉醇联合阿霉素、阿糖胞苷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刘蒙蒙;紫杉醇剂量密集方案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雪莲;COX-2转录抑制作用逆转MDR1/P-gp介导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稣佳;有丝分裂检查点蛋白BubR1在乳腺癌细胞发生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唐秋;多西紫杉醇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I的放射增敏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王肖男;PI-3K抑制剂LY294002联合紫杉醇对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龙;“低价紫杉醇”背后的隐患[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紫杉醇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过国忠;红豆攻克紫杉醇产业化难题[N];科技日报;2007年
4 ;市场前景巨大的植物抗癌药“紫杉醇”[N];云南经济日报;2003年
5 昆仑证券;G 华立——青蒿、紫杉醇、工业大麻[N];证券日报;2006年
6 徐铮奎;紫杉醇市场饥渴[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记者 张玲娜;紫杉醇命途多舛[N];医药经济报;2010年
8 秦峰;四医大采用手性催化技术合成紫杉醇[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黄东临;紫杉醇原料工艺掣肘待破[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张中桥;针刺可控紫杉醇不良反应[N];健康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