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
【摘要】:
前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发病率占腿痛病人的25%。好发于20到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有10%-20%的病人需经手术治疗。但术后疗效不佳或手术失败率仍较高,手术失败综合症的发生率在5%-33%。有些作者认为,病例选择不当是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手术的成功率10%取决于手术技术,90%取决于适当的病例选择。本研究拟通过对患者手术前资料的分析,找出在症状和功能中能预示手术效果好的因素。为临床选择病例,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
1997年5月-2000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病例,经术前检查和手术证实的LDH患者167例。随访时间21个月-62个月,平均33.8±10.7个月。128例随访资料完整,随访率76.66%,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18±9.20岁。
(2)研究方法
对167例病人按我院已应用5年的LDH术前评分(100分)标准进行评分,除外体征评分(26分)和影像检查评分(24分),总评分为50分,其中症状占12分,功能评分占38分。术后随访问卷调查。术后调查表中症状与功能的内容仍与评分表相同。增加了术后服用止痛药的情况、术后生活能力、工作或劳动情况、症状
的变化时间、对手术的满意程度5项内容。
采用 Spongier和 He咖n使用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数
据输入计算机,用So10.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
结 果
术后疗效分为优、良、差三组,128例中,疗效优50例,占39.
l%;良60例,占46}%;差18例,占14.l%。优良率为85.9%。
术前总评分:优组36.12*8.63;良组32.58 S 8;04;差组25.
50 t6.21。t检验结果。优组与差组之间u=0.000X良组与差组
之间(P=0.000X优组与良组之间(P=0.030)有显著性差异。
在评分的11个指标中,术前腰或臀的疼痛程度、腿痛或麻木
的程度、行走、站、坐、抬物、睡眠这七个因素的术前评分,优良组高
于差组/检验结果二能间有显著性差异。腰腿痛发作频率的
术前评分优组与差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u=0.024人较剧烈活
动、性生活用尿这三个因素的术前评分,优良组与差组之间无显
著性差异。
所有病例术Rg总评分值:应用Pearson相关与回归分析,该值
与疗效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因素相关与回归分析休前腰腿痛发
作的频率、腰或臀的疼痛程度、腿痛或麻木的程度、行走、站、坐、抬
物、睡眠的评分值与疗效呈显著性正相关。而较剧烈活动、性生活
和排尿的评分值与疗效无明显相关。
Pearson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生活能力的高低、患者的
满意程度高低均与疗效呈显著性正相关。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的选择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恰当
·2·
的病例选择是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术前评分是完成手术病
例选择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前的研究表明术前评分可以预测手术
效果。1977年B——rd E,Fi—es*设计的手术效果预测表(见附
表4),预测值歹75、65-75、55-65、<55分别与手术效果优、良、
可、劣相关。同样,杨连发等有关腰椎间盘手术疗效的预测方法,
认为术前评分220分预示手术疗效好。
术前评分可以降低椎间盘切除术的失败率。Spongier和 Heir
ron都使用四个方面(神经学症状,神经根紧张症,影像学发现,社
会心理因素)的严重程度为基础分层评分。却呷。认为评分系
统降低了椎间盘探查的阴性率,并提高了选择的腰椎间盘切除术
的临床效果。术前评分越高,手术效果越好。其后他又对评分表
进行了改良,得出这样的结果:客观评分值与随访结果呈显著相
关;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和希望手术治疗者,术前得分少于30分,手
术成功的可能性不高。Hehn在使用改良的评分表进行的研究
中也得出与Spongier相同的结果并指出:客观的评分系统在随访
结果中有高度的预测性。
术前评分预测的准确性较高。AStrid和MarkSS认为在术前
认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危险因素是可能的,他们把腰椎手术的
病例分为三组,结果:组间的预测值有显著性差异,在椎间盘突出
组中,术后结果预测的准确性是75%(对疗效优良者)和86%(对
疗效差者*而其他伴有椎小关节炎、椎管狭窄或脊椎不稳定组的
预测值没有意义。
我们把症状和功能障碍的多个方面进行量化、分层、评分,其
中腰腿痛发作的频率、站、坐、较剧烈活动、抬物、睡眠、性生活废
尿都是以前的预测研究中所没有的内容。在症状方面,腰腿痛发
作的频率评为 0-2分,在本组 128例患者中,优良组 73.9%的患
者为持续性发作,26.二%的患者为间断发作;而差组41.2%的患
者为持续性发作,58.5%的患者为间断发作。在相关与回归分析
·3·
中,腰腿痛发作的频率与疗效呈显著性正相关。腰或骼痛的程
度评为0-5分/检验结果为优良组与差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
相关
|
|
|
|
1 |
王忠远,黄萍,马云军,胡建山,陈兴春;熏洗和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0年01期 |
2 |
王丽琴;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1年04期 |
3 |
吴侃阳;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1995年02期 |
4 |
胡一平,李玉梅;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60例报告)[J];颈腰痛杂志;1995年04期 |
5 |
张素华,鞠和保,贾玉敏;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庭病床──保守治疗和心理护理的体会[J];颈腰痛杂志;1996年02期 |
6 |
李毅中,黄俊晓,李炎川;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13例报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7 |
杨源忠,谢强,蓝铁德,朱洪民;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68例报告[J];颈腰痛杂志;1997年03期 |
8 |
俞国文,陈瑞萍,吴志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J];中国疗养医学;1998年02期 |
9 |
张玉庆,姚慧,胡孝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麻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年02期 |
10 |
陈兴灿,俞锦清;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年03期 |
11 |
秦标;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J];实用医学杂志;1999年07期 |
12 |
刘国亭!014040,王秀!014040,杨凤翔!01404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J];包头医学;2000年02期 |
13 |
张娣,任佩娟,吴晓鹏,王金茹,李艺影;4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护理[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4 |
傅桂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按摩辨证治疗[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2期 |
15 |
傅幼华,傅建华;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2期 |
16 |
陈吉凤;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7期 |
17 |
王斌雄,曾伟杰;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的应用[J];现代康复;2000年10期 |
18 |
危静;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例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0年02期 |
19 |
金莺,康凤,庞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20 |
张家军,张柏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98例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