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颅底中央部前方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罗俊生  
【摘要】: 目的 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组织关系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重要。对于该区的病变,手术很难将其全部切除,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对于颅底中央部病变的治疗极具挑战性,必须从病变的共同点和各自特点来综合考虑和恰当处理。目前,治疗颅底中央部病变的手术入路有多种,包括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和前入路等。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于侧方入路的研究,对前入路的基础研究较少,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报告。熟悉不同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治疗颅底中央部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入路对于沿中线硬膜外生长的病变有独特优势。为了详尽了解颅底中央部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前入路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显微解剖学参数,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的手术治疗效果,我们设计并进行了此项研究。 方法 应用15例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动脉系统灌注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静脉系统灌注混有兰色染料的乳胶。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选择前方手术入路最有代表性的扩大经额入路和扩大经蝶入路两种入路进行详细显微解剖的研究,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结合影像解剖学,对颅底中央部解剖结构及入路相关结构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拍摄;15例漂白的国人成人颅骨干标本,供骨性结构的观察和测量。所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 结果 本研究对颅底中央部重要解剖结构的走行和毗邻、颅底腔隙的解剖以 及前方手术人路涉及到的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颅底中央部包括蝶骨鞍 区和枕骨斜坡,其组织结构复杂,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是联系颅内、外 的重要部位。前、后床突、视神经管颅口等是重要的解剖标志。蝶窦为颅底 中央部的重要结构。根据蝶窦气化程度及其与蝶鞍的位置关系,将蝶窦分 三型:甲介型、鞍前型和鞍型。甲介型气化不良,鞍型蝶窦气化完全,蝶窦腔 较大,侧壁骨质较薄,视神经管、上领神经及颈内动脉在侧壁上分别形成视 神经管隆起、上领神经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斜坡位于颅后窝前部的正中, 是鞍背到枕大孔的一倾斜的骨坡,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两侧为枕 岩峰和颈静脉孔,承载着脑桥和延髓,根据其与颅神经的关系,斜坡被分为 上斜坡、中斜坡和下斜坡三个区。颈内动脉可分为颈段、岩内段、窦内段和 前床突上段四段。颈内动脉自破裂孔人颅,从颈内动脉内口进人海绵窦,在 前床突下方出海绵窦,在近大脑前穿质的下面分成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 脉两终支。沿途主要分支有眼动脉、垂体上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前脉络丛动 脉等;基底动脉是在脑桥延髓沟平面由两侧椎动脉汇合而成,沿脑桥基底沟 向上走行,向两侧缘发出穿支和小脑前下动脉,末端的主要分支为两侧的大 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视神经全长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 四段,自视神经孔入颅,沿眼动脉及颈内动脉内侧,向后内方行,经鞍隔上 侧,移行于视交叉;根据视交叉与鞍结节和垂体的关系分为:正常型、前置型 和后置型三型;海绵窦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的硬膜间腔,呈前、后狭长的不 规则六面体形,内含有静脉丛以及与其共存的颈内动脉、l、IV、V、VI对颅 神经和交感丛;鞍隔位于鞍结节与鞍背之间,呈横四边形,其周围较厚,中央 部位较薄,蛛网膜很容易通过鞍隔孔进人垂体窝。鞍隔孔分为闭锁型和开 放型两种。扩大经额人路主要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为眶下神经及血管,鸡冠 及嗅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蝶窦及斜坡等,此人路涉及的重要解剖参数包 括眉间至前床突、视交叉前缘及视神经管颅口等重要结构距离;扩大经蝶人 路主要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为鼻腔、蝶窦及斜坡等,该人路涉及到的重要解剖 参数主要包括前鼻棘至蝶窦口、前床突及后床突等重要结构的距离。利用 影像解剖学进行颅底中央部解剖研究,使所观察和测量的骨性结构建立在 一个多方向、多角度的立体的空间上。该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测量颅底重要 骨性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等,为手术定位提供依据。翼愕窝位于眶尖的下 方,翼愕窝向前上经眶下裂与眶相通;向后外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胯 孔与鼻腔相通;向外经翼愕裂与颖下窝相通;向下经翼聘管、聘大孔、胳小孔 与口腔相通;向下后经聘鞘管与咽部相通;向后经翼管与破裂孔相通。窝内 有上领神经、翼管神经、蝶愕神经节以及上领动脉及其分支等重要结构通 过。 结论 1.颅底中央部汇集了颅底最复杂、最重要和最密集的血管、颅神经和其 它组织等结构,相互关系复杂,毗邻结构重要。 2.前人路弥补了前外侧人路及后外侧人路对于沿中线生长的病变显出 的不足,尤其对于中线硬膜外生长的病变,前人路及其各种改进人路更显出 其独特的优势。 3.翼愕窝区部位深在,空间狭小,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 构重要,此窝的病变可累及其他部位。 4.应用颅底影像解剖学研究方法,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测量空 间距离,可以使所观察和测量的骨性结构建立在一个立体空间上,为手术定 位和人路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磨宾宇;孙文忠;徐志文;李杰恩;温文胜;;鼻内镜下切除侵犯颅底与海绵窦的鼻咽纤维血管瘤二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7期
2 罗艳荣;许志亮;张小平;;左侧下颌骨髁突内陷性脱位1例[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3 谢晋;董频;金斌;於子卫;;面中部掀翻术在头颈肿瘤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4 ;“无脸妈妈”装硅胶假面重获新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6期
5 王恩旺;;16排CT颈内动脉颅底段成像及重建5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21期
6 何丹丹;;长期脸痛小心肿瘤[J];中华养生保健;2011年07期
7 何丹丹;;长期颜面部痛需小心颅内肿瘤[J];健康天地;2011年07期
8 林彩钦;林羽纶;;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12例护理配合[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9 刘宁;周明卫;;颅内“珍珠” 病痛之“根”[J];祝您健康;2011年07期
10 陈丽民;谢源福;吴秀萍;陈伟霖;黄伟凤;;四原发癌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11 汤清平;詹海兰;欧阳春红;冯建宏;周权;邬力祥;;颅底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致上睑下垂的康复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12 裴久国;;针刀治疗跟痛症30例[J];中国针灸;2010年S1期
13 李海军;;MEBO治疗玫瑰糠疹5例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5期
14 覃家德;廖振南;张济源;余永佳;;成人烟雾病12例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3期
15 ;第十九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学习班通知[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1年04期
16 刘正;赵艳娥;刘君阳;黄伟;卢光明;;少见部位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9期
17 陈泽;梁敏志;钟兆棠;陈声伟;;术前CT扫描对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径路选择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2期
18 龚晓昌;李金高;敖帆;汤轶强;;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复发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1年04期
19 马广栋;李承军;付敬国;吴冰;;不同解剖区域配准方法对鼻咽癌体位误差的影响[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7期
20 王翔;袁军;张五岳;;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武;何云生;钱国红;刘辉;;鼻腔鼻窦及前颅底恶性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2 赵建农;王宇田;王鹏程;陈宝智;刘小丘;陈健龙;张茂;吴硕琳;;颅底肿瘤术中运动颅神经组合监测和预后探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韩军;张秋航;;鼻咽癌颅底侵犯和转移的影像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4 刘玉光;;侵蚀骨性颅底嗅沟脑膜瘤的SIMPSONⅠ级切除与颅底重建[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魏少波;张远征;程东源;;颅底脊索瘤:分型、诊断与手术[A];海峡两岸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魏少渡;张远征;程东源;;颅底脊索瘤:分型、诊断与手术[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赵建农;王宇田;王鹏程;刘小丘;张茂;吴硕琳;;颅底肿瘤术中运动颅神经组合监测和预后探讨[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朱崇垠;娄道林;王治熙;;颅底罕见病的外科治疗[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陈济铭;;颅底、颈咽、面部肿瘤术前治疗性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叶炳飞;方如平;徐明耀;胡黎萍;;颅底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探讨[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俊生;颅底中央部前方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吴彦桥;中间颅底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及手术入路解剖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3 张晓宏;(侧)颅底神经血管区:多层面CT和高场强MR影像解剖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刘海生;内镜扩大经蝶入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解剖学与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5 张岩松;改良乙状窦前经迷路内侧入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张勤修;鼻内镜下鼻窦前颅底区域疾病处理的内镜解剖学与临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吴臣义;乙状窦前经颞骨岩部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尹剑;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相关颅底鞍周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及生物塑化技术在标本制作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9 冯国栋;鼻内镜蝶鞍、翼腭窝及相关区域手术解剖及外科技术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沈全力;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及临床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内窥镜辅助前、外侧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2 孙立超;经鼻蝶入路颅底脊索瘤的显微外科治疗[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亮;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
4 韩保迪;安氏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和颅底形态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何文婷;猫角膜内皮中央与周围部端粒酶活性比较及其与增殖潜能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陶超;内镜经鼻腔入路治疗颅底中线区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7 邢春礼;106名正常人正中矢状面颅底及颅颈交界距离及角度的MRI测量[D];青岛大学;2003年
8 陈红;不同骨面型生长发育期儿童颅底形态特征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9 李勇刚;眉间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10 谢超;颅底下面自然通道影像解剖与鼻咽癌侵犯的MRI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献怀;摘除颅底颅内外沟通瘤[N];保健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丁伟;沉迷于 颅底世界[N];人民日报;2000年
3 记者 孙承斌;确保改革按中央部署进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张献怀;危重颅底颅内外沟通瘤患者获救[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主任医师 王正敏;追求真理认同真理 尊重权威不惟权威[N];文汇报;2011年
6 牛新生;中央部委督查组来澄督查 充分肯定我市低保五保工作[N];江阴日报;2008年
7 程伟;中央部委赴陕定点扶贫座谈会在西安召开[N];陕西日报;2008年
8 谭必文;中央部委省祝贺团听取我州工作汇报[N];团结报;2007年
9 粘青;做好民生保障工作[N];吉林日报;2008年
10 李行;中央部委督导组向我区反馈意见[N];新疆日报(汉);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