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nephrin、α3/β1-integrin及α-actinin在阿霉素肾病蛋白尿产生中的作用

王艳秋  
【摘要】: nephrin、α3/β1-integrin及α-actinin在阿霉素肾病蛋白尿产生中的作用 目的 肾小球足突细胞及其足突间的裂孔隔膜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最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已先后确定了多个位于足突细胞及裂孔隔膜的蛋白分子如α3/β1一integrin、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4等,并证实这些分子对维系裂孔隔膜正常结构和滤过屏障的功能起关键作用。 足突细胞是由细胞体、大足突及足突构成。一般情况下,细胞体和大足突不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GBM)连接,而是自由地悬在尿腔,足突细胞主要通过足突与GBM连接而固定在毛细血管袢上。α3/β1-integrin为足突细胞膜受体,与GBM基质相粘连,在将足突固定到GBM上起重要作用。nephrin属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分子,为一跨膜蛋白,包括胞内区、跨膜区和胞外区。胞内区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胞外区为足突裂孔隔膜的分子结构基础,具有分子屏障作用。α-actinin为actin-结合蛋白成员之一,目前已鉴定出四种亚型,分别为:非肌性α-actinin-1和α-actinin-4,肌性α-actinin-2和α-actinin-3。在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仅有α-actinin-4表达,α-actinin-4一方面将actin细胞骨架与裂孔隔膜分子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与足突细胞膜受体α3/β1-integrin相互作用与GBM连接,在足突细胞分子复合物中起核心调节作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编码nephrin和α-actinin-4分子的基因突变分别可引起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及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此外α3-integrin和nephrin编码基因敲除小鼠也发生先天性蛋白尿。由此可见,足突细胞及裂孔隔膜的蛋白分子在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微小病变模型是研究肾小球性蛋白尿常用的模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为公认的微小病变模型。本实验将通过给鼠尾静脉注射6.5mg/kg阿 霉素复制该模型,动态观察阿霉素注射后3天、7天、14天、21天及28 天尿蛋白、血生化及光镜、电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荧光、 we stern b10t及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一PCR)法检测肾小球内 nephrin、a3/pl一integrin和a一actinin一4的分布及其蛋白水平、mRNA 水平,以探讨nephrin、a3/pl一integrin和a一aetinin一4在阿霉素肾 病蛋白尿产生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阿霉素肾病模型建立 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00一250克,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 照组(5只)。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入阿霉素6.Slng/kg,以标准饲料饲养, 自由摄食及饮水,存活的大鼠7天、14天时尿蛋白定量100mg/24h提示 模型复制成功,计入实验;对照组(5只):鼠尾静脉一次注射等量生理盐 水。 二、标本收集 各组均于注射阿霉素前一天、注射阿霉素后第3天、7天、14天、 21天及28天用代谢笼收集24小时尿液,对照组于第28天,实验组于 收集尿液结束当天各取大鼠5只,异戊巴比妥麻醉,心脏穿刺采血,剖腹 取肾,留取肾组织标本,用于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检查及Western blot 及RT一PCR检测. 三、常规指标测试 采用柳氮磺酸比浊法检测尿蛋白定量;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 测血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醋及尿素氮、肌醉;4%多聚甲醛 固定的标本经常规方法进行HE及PAS染色,光镜下观察;随机选取2.5% 戊二醛固定的肾组织2块,经常规方法制备成透射电镜切片,醋酸铀一构 椽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 四、nephrin、。3/pl一integrin及a一actinin的检测 1.免疫荧光:冰冻组织切片spm,丙酮固定,一20℃10min,o.olMPBS 洗smi n x3;正常山羊血清封闭30min,甩干;滴加兔抗大鼠nephrin、 Q3/pl一integrin及小鼠抗人a一aetinin(浓度分别为1:50,1:50, 1:50和1:100,),37oC分别孵育lh,Zh,Zh,Zh,0.olMPBS洗smin x3;滴加二抗(羊抗兔IgG一FITC及山羊抗小鼠工gG一FITC,浓度均为 1:50),37oC孵育30min,0.OIMPBS洗sminx3;滴加甘油,封片,荧 光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肾小球血管拌上荧光染色的强度和分布定为0一3+ 级,0级,阴性;十,少量,高倍镜下阳性;2+,中等量,散在,不连续, 低倍镜下阳性;3+,大量,呈线样或带状分布。由两个观察者对每个样 本的免疫荧光切片进行盲法评定,每个样本观察40个肾小球,然后取两 者的平均值。 2.分离肾小球:将ZO0mg(用于Western blot)、IOomg(用于RT一PeR) 肾皮质剪碎,依次经250 pm、1 50 pm和105 pm筛网滤过,获得的组织 经显微镜下鉴定为肾小球,保存待测。 3.Western blot:用组织裂解液A和B提取肾小球细胞的胞浆和胞 膜蛋白,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分别取胞膜蛋白40 pg及胞浆蛋白40 p 9, 40 pg,40pg,分别经7.5%及10烧Ds一以GE凝胶电泳后,转移至 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用含5%脱脂牛奶的TTBS4℃封闭lh,洗膜后加入 兔抗大鼠nephrin、a3/pl一integrin及小鼠抗人a一aetinin(浓度分 别为1:400,l:400,1:400和1:600),进行杂交,再用ALP标记的 羊抗兔IgG及羊抗小鼠IgG(浓度均为1:2000)进行二抗杂交,最后加 入ALP显影剂显影。杂交结果在Chemi Image5500电泳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中进行吸光度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尹忠诚,刘娅,李胜开,陆明雪;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J];江苏医药;2004年04期
2 吴红娟,邱赛红,肖锦仁,黄雪梅,陈北阳;参苓益肾片与激素合用对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赵军宁,谭永淑,姚先莹;阿霉素肾病模型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5年01期
4 邵亚男,崔世维,钱桐荪,蒋季杰;糖皮质激素加重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球损害的实验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红梅 ,孙树勋 ,王献华 ,郭志军;缬沙坦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6 尹莲芳!210009;中药黄蜀葵花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作用[J];江苏医药;2000年01期
7 孙艳萍,陈金和,陈贤钧;丹参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超微结构保护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年03期
8 崔世维,潘正平,邵亚男,钱桐荪;卡托普利不能抑制激素对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的恶化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12期
9 尹忠诚,刘娅,李胜开;缬沙坦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10 谢春,李幼姬;糖皮质激素和实脾饮加减对肾内源性抗氧化酶的影响及其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6年03期
11 乐颖影,李晓文;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肾脏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2 张秋林,陈思源;复方雷公藤片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3 吴衡生,周建华,王韵琴,胡宗义;阿霉素诱导单侧肾切除后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5期
14 李保春,崔若兰,谭金兴,徐仁宝;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后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年02期
15 孙波!100089北京,徐君东!100089北京,阎国强!100089北京,闵伟琪!100089北京,王慧荣!100089北京,牛耀文!100089北京;红景天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年07期
16 刘娅,卢义侠,丁洁;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表达[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年02期
17 熊祖应,张伯科,丁长海,梅俏,徐叔云;褪黑素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干预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年01期
18 王泰华,钱家麒,张介玉,姚莒华;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动物模型的实验改进[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年02期
19 潘理达,张曼霞;尿液分析仪与磺基水杨酸法联合检出异常蛋白尿1例[J];临床检验杂志;1994年04期
20 崔振兴,朱跃菊,彭金亮,贾爱晶;β_2-m、CP RIA对有机磷中毒致血红蛋白尿一例的观察[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汉利;孙伟;万毅刚;;雷至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podocalyxin mRNA及肝脏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徐细明;吴耀贵;戈伟;于皆平;;阿霉素对胃癌细胞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A];第二届湖北省肿瘤靶向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选[C];2007年
3 张道友;贾世柱;付强;;罗格列酮及缬沙坦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杨莉;耿宝琴;;氨磷汀对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神经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药理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何伟春;邢昌嬴;任胜利;郑东辉;钱军;姚春雷;赵秀芬;;霉酚酸酯及来氟米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杨文芝;;中药膏治疗阿霉素静滴局部外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A];河南省外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7 李丽清;孙汉文;陈雪艳;;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霉素和丝裂霉素[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8 张引成;胡永升;李家伟;马冬;赵文清;;三叉神经痛306例治疗观察[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郑静;胡建达;黄毅;陈步远;;黄芩苷对耐阿霉素白血病细胞株HL-60/ADR增殖、凋亡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0 何晓晓;海罗;王柯敏;霍希琴;何春梅;;氟化钠催化合成阿霉素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与成像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秋;nephrin、α3/β1-integrin及α-actinin在阿霉素肾病蛋白尿产生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孙元莹;肾衰3号颗粒剂降低蛋白尿延缓慢性肾功不全恶化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秦艺旻;几种阳离子卟啉的生物学活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潘耀柱;抑制自噬增加阿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凋亡活性[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郭春宝;转染多药耐药基因提高小鼠肝癌化疗疗效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6 张德宝;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蛋白质组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辉;氯沙坦逆转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伤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郑联合;阿霉素联合微波诱导成骨肉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王晨丹;根据细胞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肾小球疾病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权亚;中药复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和肾小球电荷屏障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李爽;生长激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伤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02年
3 王涛;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转染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改善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淡雪川;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5 颜丽;转铁蛋白与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评价[D];暨南大学;2005年
6 王晓丽;全反式维甲酸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邹毓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8 刘金波;p53DNA-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和药物含量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翟登高;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物理性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李勇智;白血病血脂变化与低密度脂蛋白—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及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 聪 同济大学医学院;从风郁瘀三端论治蛋白尿[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马祖祥;小儿屙“白尿”正常吗?[N];湖南科技报;2002年
3 南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李钦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意味着什么[N];家庭医生报;2005年
4 王小衡;幼儿为何拉"白尿"[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陈国庆(整理);名中医陈恩谈蛋白尿的辩证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6 刘侃;微量白蛋白尿可作为预知因素[N];科技日报;2004年
7 董卫国;中医治疗蛋白尿小验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金兆东;海正阿霉素获COS注册[N];科技日报;2000年
9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谭勇;海正之道[N];医药经济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