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了解耳鼻喉部术后疼痛情况,借以指导术后镇痛的有效实行。
资料与方法
200例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患者,病种为临床中常见类型。男128例,女72例,年龄18~76岁,体重42~80kg。依据手术类型分为三组:耳组40例,鼻组90例,喉组70例。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名称、术者;手术期间生命指征。入室后麻醉前静脉穿刺由固定护士执行。全麻诱导、维持均以相同药物及方式。停药时间按统一标准。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及吞咽反射恢复后拔除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对静脉穿刺以及术毕清醒时、术后2、4、8、24小时各点VAS评分;疼痛部位、性质;是否主动要求镇痛药。
结果
咽喉组患者术前静脉穿刺VAS评分较低,与其它两组有明显差别,鼻组与耳组无明显差别。耳组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轻微,与鼻组、咽喉组有明显差别,P0.05。鼻组与喉组在术后8、24小时疼痛有差别,P0.05。鼻组术后疼痛最重,多为中至重度疼痛。程度与手术创面大小、个体疼痛感觉差异、术后鼻内填塞海绵条数多少密切相关。主要为头部胀痛或钝痛。术后24小时内有34.4%的患者要求镇痛。喉组手术后疼痛多为轻至中度。全喉切除比半喉切除疼痛稍重,双侧颈扩清比单侧颈廓清疼痛重。多为切口部位钝痛。有20%的患者因腰背部严重疼痛而要求镇痛。耳部手术疼痛轻微,呈耳内持续胀痛伴间断绞痛。在术后第一次换药时多数患者(85%)疼痛加重但均可耐受。
结论
鼻内镜手术后疼痛相对较重。大部分为中至重度,相当一部分患者要求镇痛。与手术创面大小、术后填塞止血海绵多少、及患者个体的疼痛阈值不同有直接关系。预防性镇痛药能够为术后平稳恢复提供可靠的保障,减少病人痛苦。喉切除手术患者大多数能够耐受疼痛。对于手术创面较大患者,预防性镇痛仍有必要。术中要注意患者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