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gB基因型分析
【摘要】:前言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导致垂直传播最常见的病原体,新生儿CMV感染可累及多个器官,从而表现出症状的多样性。目前CMV感染新生儿的致病性研究多集中在母婴传播途径和临床治疗等方面,而对不同基因型CMV的致病性差异方面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以111例CMV感染患儿尿中CMV为模板,应用巢式PCR扩增CMV gB基因片段后,应用限制性内切酶Rsa Ⅰ和Hinf Ⅰ,酶切分型。对引起新生儿感染CMV gB基因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gB基因型CMV致病性的差异。
方法
1.扩增模板制备:具有临床资料的111例CMV感染新生儿尿样本中提取CMV DNA。
2.目的基因片段扩增:采用巢式PCR扩增CMV gB基因片段。外侧引物应用文献所应用的引物。5’引物1:5’-GTTCCGAAGC-CGAAGACTCG;5’引物2:5’-GCAGCACCTGGCTCTATCG;5’引物3:5’-GCCAGCTCACCTTCTGG,3’引物:3’-GCACCTTGACGCTGGTTTGG。内侧引物引自文献:5’-TGGAACTCGAACGTTTGGC 3’-GAAACGCGCG-GCAATCG。(引物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PCR扩增体系为50μl。反应程序如下:95℃预变性4min后开始循环,95℃变性1min,55℃退火4.5sec,72℃延伸45sec,共35个循环,最终72℃延伸5min。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3.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将扩增的CMV gB基因片段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Rsa Ⅰ(购自promega公司)和Hinf Ⅰ(购自大连宝生物)酶切,3%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分型。
4.统计学分析:分析引起新生儿感染的CMV gB基因型,以及新生儿感
|
|
|
|
1 |
周潇;傅均星;叶惠敏;;惠州地区新生儿TORCH感染状况的检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6期 |
2 |
李明珠;孙荷;姜毅;冯琪;;首届全国围产新生儿研究学术会议纪要[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1991年05期 |
3 |
陈纯真;卜景芝;;新生儿先天性TORCH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22期 |
4 |
夏昭华;;孕期的病毒感染(风疹除外)[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0年05期 |
5 |
王树山;崔振宇;;母子间感染的传染病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1990年05期 |
6 |
陈庆平,张秀珍,谭昌琴,刘丽娟;新生儿感染问题浅析[J];成都医药;1994年01期 |
7 |
李述庭,胡明昌,张薇莉,李爱红,许宏岳;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血清和尿亚硝酸盐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1996年01期 |
8 |
许蕴碧,陈迎章,黄承先;新生儿感染13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9 |
赵冬菊,李嬉燕,李霞,凌吉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925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1997年02期 |
10 |
李耘;婴儿肝炎综合征有巨细胞病毒的高检出率[J];广州医药;1998年01期 |
11 |
姚叶林;何英爱;;2249例育龄妇女TORCH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23期 |
12 |
孟昭鹏;;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9年05期 |
13 |
张银美,蒋惠娟,吴升华;血浆内皮素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4 |
;新生儿、早产儿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6期 |
15 |
田霞;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02期 |
16 |
石星,程锐,陈大庆,梁超,黄松明;血小板生成素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2年06期 |
17 |
王海波;脂蛋白(a)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2期 |
18 |
叶鸿瑁;2003年全国新生儿感染暨危重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3年12期 |
19 |
阮芳箐;;C-反应蛋白检测在预防新生儿感染管理中的新价值[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
20 |
陈恩利;陈仁利;;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性结膜炎发生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