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及机制的探讨

龙波  
【摘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首次肝移植成功以来,肝移植的开展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及人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肝移植的成功率逐步增加。但是术后并发症仍不断发生。随着肝移植病人的增多,其术后并发症日益受到关注,肝移植所致远隔器官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47%,平均在20%左右,并以术后早期多见,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 导致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其中包括代谢失调、手术创伤、应激、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疾病晚期对脑的损害、术后排斥反应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目前关于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一重要的病生过程,它不仅造成肝脏局部的损害,同时激活网状内皮系统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从而引起远隔器官如肺、肾、肠等的损伤。那么这一过程是否会导致脑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否与此过程有关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大鼠脾静脉-股静脉转流下全肝缺血再灌注的模型,观察肝脏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并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同时在肝移植患者中证实是否有亚临床脑损伤及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临床加强肝移植术中脑保护,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分为三个方面,四个部分,包括:第一: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所致脑组织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第二: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所致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机制探讨: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表达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2.紧密连接在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第三:肝移植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浓度变化及原因的探讨。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40-280g。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翁爱彬;赵剑锋;王宇军;卓莹;崔国通;;阿托伐他汀钙预防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1期
2 罗皓;汤礼军;汪涛;石力;田伏洲;;预存糖原对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3 汪朝晖;芮景;;Bcl-2在肝内胆管缺血预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翟小菊;惠学志;;亚硝酸盐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年04期
5 ;肝脏里掏出死胎[J];人人健康;2011年11期
6 刘传利;;如何排出肝脏毒素[J];山西老年;2011年07期
7 朱春艳;刘宝;周树生;李矗;沈建军;;不同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8 韩江全;于奎营;胡泳涛;林冬融;黄名璐;;bF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及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06期
9 张慧芝;白建平;于肯明;史婷婷;;芹菜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10 刘志强;崔利德;;生酮饮食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J];职业与健康;2011年15期
11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1年04期
12 陈瑞娟;芮庆林;;中医药对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9期
13 才仁卓玛;;23例肝泡状棘球蚴病临床病理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14 刘利;陈丽;王兴会;;氯丙嗪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肠功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15 张敏;;超声检查对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6期
16 曾敏;颜红兵;;核因子-κ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J];中国循环杂志;2011年04期
17 王国华;姜国忠;殷响;;前列地尔和缺血后处理对兔下肢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试验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8 彭锦兰;刘韵;;220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9期
19 董长生;孙辉平;刘卫珍;杨金凤;;奥曲肽预处理对兔肝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16期
20 付春梅;曾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失眠与肝相关性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邹志森;;葛根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李涛;张虹;李贵刚;胡维琨;;地塞米松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郑卫红;钱京萍;;阿斯咪唑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修恒;陈晖;詹炳炎;周江桥;祝恒成;陈志远;;缺血后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刘敏;张炜;顾民;吕强;徐东亮;韩志坚;;Eritoran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德强;赵德化;盛宝恒;;呋喃二氢吡啶Ⅰ对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7 姚洁洁;詹维伟;陈林;刘振华;陈曼;周建桥;;超声造影评估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皮质与锥体血流灌注差异[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方显明;杨建设;肖柳华;刘钧超;;益心脉颗粒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微结构保护作用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李俊龙;孙则禹;陈明;张古田;顾晓箭;;红景天甙对大鼠肾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试验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姚俊岩;李士通;;异丙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鸣;巯甲丙脯酸停跳液对低温缺血再灌注离体兔心的保护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2年
2 李舒媛;聚集素蛋白(Clusterin)在心脏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与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曹泽玲;靶向PPARγ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特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金欢胜;HSP70介导肾脏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贺晓楠;腺苷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6 江浪清;缺血后处理对同种异体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召辉;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8 吴锦波;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梦嵽;Exendin-4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相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寒;开放MitK_(ATP)通道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勇;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高方美;匹格列酮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黄晋熙;毛冬青酸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4 贾红燕;凯时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贾红燕;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朱少泽;雌二醇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庞启颖;异丙酚在不同氧耗下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朱丽均;缺血预处理对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05年
9 陈湘萍;血红素氧合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10 张莉;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胰岛素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南;肝脏“天敌”知多少[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北京友谊医院 王润华 (主任医师);药物为何损肝脏[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刘霞;美用老鼠细胞培植出人造肝脏[N];科技日报;2010年
4 显斌;五项注意为肝脏“减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青川县竹园中学 樊永国;话说肝脏[N];广元日报;2010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远班族”注意保养肝脏[N];健康时报;2010年
7 副主任药师 王秋冬;小心肝脏被药物击伤[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江丽波 宁宇 记者 吴天飞;移植“良种”干细胞增殖再造健康肝脏[N];哈尔滨日报;2010年
9 郝成涛;我国首次在肝脏中发现重要免疫调控分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郑州市管城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国坡;春季养生肝为先[N];河南科技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