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肝癌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摘要】:前言
原发性肝癌是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有关端粒、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已经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端粒酶活性广泛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因此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新标志物。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不可缺少的催化亚单位,其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显著相关。端粒酶的活化可能发生在肝癌形成的始动阶段,并随着肿瘤恶性转化和发展,端粒酶活性渐进增强。目前,关于端粒酶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报道甚少。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表达情况对在分子水平上肝癌的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的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
1.标本来源
9例新鲜肝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来源于我院及辽宁省肿瘤医院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肝癌手术切除标本,术后随访病例除上述9例外,还包括前次研究的于我院收集的2002年至2003年28例肝癌及33例肝炎后肝硬化术后病例。37例肝癌均为首次诊断原发病例。
2.实验试剂
TERT(端粒酶)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原位杂交用PBS均购于武汉博士德公司,DEPC,POLY-L-LYSINE,2×SSC,0.5×SSC,0.2×SSC,30%H_2O_2,纯甲醇,20%甘油,4%多聚甲醛。
3.实验仪器
JUNGCM1800型切片机,Eppendorf微量加样器,恒温箱,高压灭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