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二氧化碳气腹对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牟峰  
【摘要】:前言 随着微创外科的深入发展,腹腔镜手术适应证范围的拓宽和手术难度的增加,由人工CO_2气腹所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日益受到重视。PONV(术后恶心呕吐)是腹腔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O_2气腹是增加PONV发生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就不同条件下CO_2气腹对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材料与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重180-220g,按不同气腹压力(0mmHg对照,10mmHg低压,15mmHg高压)及不同气腹持续时间(1h,2h)随机分为六组,Ⅰ组(气腹压0mmHg,1h),Ⅱ组(0mmHg,2h),Ⅲ组(10mmHg,1h);Ⅳ组(10mmHg,2h),Ⅴ组(15mmHg,1h),Ⅵ组(15mmHg,2h)。大鼠CO_2气腹模型的制备:大鼠禁食24h、禁水2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气管切开插管,接小动物呼吸机辅助呼吸。于脐上将气腹针插入腹腔、充人CO_2使气腹压维持在预定值。 各项指标观察及标本采集:气腹结束后灌胃半固体糊2mL/只,30min后脱颈椎处死,剖开腹腔取胃肠,计算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另组取十二指肠组织,生理盐水冲洗肠腔、滤纸拭干,置入-80℃冰箱保存。采用放免法测MTL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活性。 实验结果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均以((?)±s)表示,样本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采用Excel2003绘制统计图表。P0.05认为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为认为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海波,白福智;消化道穿孔时肝肾隐窝局限性气腹1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4期
2 林成新,何文政,蒋宗滨,江潮秀,胡振快;气腹和体位对硬膜外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王旭辉;朱明章;孔丽丽;陈玉飞;;罕见急性气腹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S1期
4 G·Dubost;R·Brou;;手术后气腹之研讨[J];人民军医;1956年04期
5 曾维英;新生儿气腹的X线特征及病因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6 梁仕伟,林春水,肖金仿,古妙宁;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_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和氧耗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家辉,杜吉义;硬膜外麻醉下低压气腹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消化外科;2002年04期
8 张景华,曹月敏,谭文科,江建军,王兰辉,张万星,孟慧彦;不同压力CO_2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发病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9 钱立元,蔡立峰;改善胃肠动力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J];肝胆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10 史洪涛,昌泓,赵献民;不常见的气腹症7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9年06期
11 巴明臣!650032昆明,陈训如!650032昆明,陈积圣,毛静熙!650032昆明,周正东!650032昆明,段作纬!650032昆明;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腹腔镜术闭合法建立气腹方法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年11期
12 周吕;小儿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胃肠动力的生理与病理生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年07期
13 吴辉,陈讯如,罗丁,王跃力;CO_2气腹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功能及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4 王丽珍;红霉素治疗喂养困难新生儿的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6期
15 李民,韩文勇,蒋建渝;可乐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16 张震波;;腹腔镜手术中突然无二氧化碳气体的应急方法介绍[J];中国内镜杂志;2007年06期
17 李佩文;;中药外敷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年04期
18 ;第二届全国小儿胃肠动力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12期
19 王建纲;卫好国;;莫沙必利对胆管系统手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20 蔡昌豪;;我院建立血浆胃动素放免测定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晓华;;胃肠动力/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胃肠病学[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2 危北海;;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林琳;张蔚;;调节胃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相关激素[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4 王春晖;王玲朝;江逊;兰莉;刘莉;孙阳;王宝西;;Cajal间质细胞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ABT-229促进胃肠动力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5 王迪;郭晓钟;崔忠敏;;加斯清对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6 武广利;何清宇;李国华;李杰;许相丰;杨卫宏;;大承气汤颗粒剂对胃肠动力作用的影像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周福生;余善强;罗琦;黄志新;;痞满顺方对痞满证胃肠动力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黄穗平;李叶;罗云坚;尚文璠;余绍源;;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肠动力及激素的相关性[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张亚楠;;胃动方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对大鼠十二指肠组织5-HT3aR mRNA表达影响[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雁;万小平;陈波;丁燕;张丹彦;王凝;;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逊;CO_2气腹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钟小生;吴茱萸热熨改善门奇断流术后胃肠动力、肠粘膜屏障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施炳龙;身心应激大鼠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王刚;腹腔镜及二氧化碳气腹对腹内感染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洪丽莉;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障碍及其电针调整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张爱荣;二氧化碳气腹环境对卵巢癌生长、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7 王胜智;HCN1在胃肠道动力起搏中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8 吴志轩;神经生长因子对原代培养Cajal间质细胞的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张群;大鼠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机制及ω-3脂肪乳剂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雷君;中枢及外周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控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峰;二氧化碳气腹对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葛洪霞;通里攻下法防治食管癌术后胃肠动力低下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3 张宁;和胃冲剂2号及阳春砂对胃肠动力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祁涛;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及体位改变对眼内压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庆芳;和胃冲剂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查勇;CO_2气腹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7 王瑞萍;藿香、陈皮协同调节胃肠动力及其药用最佳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余欣;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9 张勤敏;胃舒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10 张保军;尼卡地平与艾司洛尔联合应用控制气腹应激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国旺;胃肠动力疾病诊治规范化待提高[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余琳芳;市首台胃肠动力治疗仪投付使用[N];安庆日报;2010年
3 毛吉云;红霉素的胃肠动力作用[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4 魏开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柯美云;胃肠动力检查 方法合适是关键[N];健康报;2010年
6 江苏省建湖县中医院 施永连;促胃肠动力的中药[N];民族医药报;2003年
7 陶春祥;影响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程莹;吹气法治疗肠粘连[N];健康时报;2009年
9 胡献国;中药也可促进胃动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文星明;汉森制药未来高速增长可期[N];证券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