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cDN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
凋亡是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形式之一。基因抗凋亡治疗成为脑梗死实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凋亡受bcl-2(B-cell lymphoma/leukemia-2 gene)等凋亡相关基因调控,国外进行了大量转bcl-2基因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证实bcl-2基因在神经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神经系统基因治疗多采用脑实质和脑室系统立体定向注射的方法,但由于创伤性大和外源基因扩散容积有限,很难应用于人类。经血管途径转基因治疗可以增加基因治疗靶向性,减少脑损伤,是理想的基因治疗途径。我们实验研究用质粒pLXSN作为载体介导人bcl-2cDNA经颈内动脉注入大鼠MCAO模型,探讨质粒pLXSN介导人bcl-2基因经血管途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破坏后进人脑内表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bcl-xl、bax表达的影响。为寻找方便、无创伤的转基因治疗脑梗死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99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小时再灌注模型(MCAO),随机分为1组MCAO组,2组MCAO+空质粒PLXSN组和3组MCAO+PLXSN-bcl-2组,每组各33只。每组又随机分为脑缺血2h再灌注24h、48h和72h三个亚组,每亚组11只。再灌注3小时后2、3两组分别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PLXSN-bcl-2。采用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cl-xl、bax蛋白表达。
|
|
|
|
1 |
赵庆杰,曹绪政;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年06期 |
2 |
解建波,孙志清,陈玉芳;瘦素在脑梗死中的作用与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6期 |
3 |
张国元,王晓明,唐中,郭晓兰,龙存国,廖涛;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与脑实质损害的相关性(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4期 |
4 |
杨眉;安邦权;夏世勤;王茂玲;胡玫;黄凌;叶艾竹;肖开粉;;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6期 |
5 |
任彩丽;赵红岗;蔡德亮;陈兰;毛智群;吴明;张健飞;龚雪阳;杨涛;黄长耀;;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硫化氢含量的变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1期 |
6 |
曾凡波;;大面积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年03期 |
7 |
魏文石,吕传真,任惠民;慢性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梗死的严重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年02期 |
8 |
张国元,王晓明,唐中,付红梅,龙存国,廖涛;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年03期 |
9 |
解建波,陈玉芳;白细胞介素-6和瘦素与脑梗死[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
10 |
解建波,付伟;瘦素、白细胞介素-1与脑梗死[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5年03期 |
11 |
王海燕,邱幸凡,张六通,高铁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梗死的关系概述[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2 |
张宏卫,刘丽华;脑梗死与基因多态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9期 |
13 |
马慧颖;;大面积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4 |
付于;黄燕;黄培新;孙峰;;脑梗死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6年09期 |
15 |
王大力;常莉莎;赵晓晶;张江;张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后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6期 |
16 |
刘玮;高志强;李云涛;;鸡尾酒疗法治疗57例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年05期 |
17 |
江艳;任明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梗死[J];安徽医药;2009年06期 |
18 |
张燕平;;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凋亡与脑梗死体积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8期 |
19 |
林黎明;樊越涛;樊桂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继脑梗死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2期 |
20 |
谈粉祥;;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J];职业与健康;201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