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挫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变化的研究
【摘要】:
前言
脑挫伤是法医学工作中常见的损伤类型,推断脑挫伤时间对刑事案件的侦查及审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推断脑挫伤时间一直是法医学中的难题,至今尚未圆满解决。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Uoproteinase-3,MMP-3)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组织形态发生、损伤修复、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在脑挫伤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脑挫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以期为法医学实践中准确推断脑挫伤时间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模型的制作,分组与对照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在200-250g之间,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其中8组为实验组,1组为对照组,1组为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吴旭等研制的大鼠脑挫伤模型制作方法,制造大鼠脑挫伤模型。大鼠称重后,乙醚吸入预麻醉,2%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正中切开大鼠顶部头皮,在人字缝前3mm,矢状缝旁3mm处钻直径为5mm的圆形骨窗,保持硬脑膜完好。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以30g重锤从25cm高处落下,打击暴露的脑组织。术后动物分笼饲养,保持垫料清洁及空气通畅。于伤后6h、12h、24h、3d、5d、7d、10d、14d将大鼠麻醉后脱颈椎处死,手术取出脑组织,沿冠状方向将挫伤区平均分为两部分,一份用于免疫组化染色,另一份用于Western blot检测。假手术组仅行颅骨钻孔。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取相同部位的脑组织作为对照。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脑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水洗,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制作5μm厚度切片。采用链霉素-生物素法(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苏木素复染细胞核,具体步骤同试剂盒说明书。MMP-3抗体1:400稀释,4℃孵育过夜。染色过程中另以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同时进行常规H.E.染色。山羊抗大鼠MMP-3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三、Western blot检测
提取脑组织蛋白并进行蛋白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半干法转印,5%脱脂牛奶封闭,一抗(1:1000稀释)、二抗(1:2500稀释)孵育后,ECL显色。实验中以GAPDH为内参。
实验结果
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MMP-3阳性染色。实验组中,伤后6h组脑组织开始出现阳性染色,胞浆着色,程度较弱,阳性细胞主要为神经元,12h组染色程度增强。伤后24h组表达MMP-3的神经元显著增多,并可见少量胶质细胞出现MMP-3阳性。3d组MMP-3阳性染色进一步增强,伤后5d组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都达到高峰,呈深棕黄色,弥漫分布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伤后7d组MMP-3阳性染色开始减弱,10d组阳性细胞减少,至伤后14d仍有少量MMP-3表达。使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软件对各组MMP-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物进行检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阳性反应物面积百分比及阳性反应物平均光密度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Westerna blot结果
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MMP-3表达,挫伤后6h开始出现MMP-3表达,随后表达量逐渐上升,5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d时仍有表达。应用Fluorchem V 2.0 Stand Alone软件获取感光条带的平均灰度值,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实验在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挫伤后MMP-3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1、正常大鼠脑组织无MMP-3表达:
2、大鼠脑挫伤后6h即可见MMP-3表达;
3、大鼠脑挫伤后MMP-3表达情况呈规律性变化,提示MMP-3可作为脑挫伤时间推断的指标之一。
|
|
|
|
1 |
田殿兴, 于淑荣;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脑震荡脑挫伤后遗症37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5年02期 |
2 |
周明,肖常云;局限性脑白质挫伤死亡一例[J];刑事技术;1998年04期 |
3 |
周亦武,张益鹄,邓伟年,刘艳,徐小虎,武胜国;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及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
4 |
卢似磐;活血逐瘀汤治愈脑挫伤狂躁病[J];新中医;1995年10期 |
5 |
王冠军,汪刚,李德明;多发性颅内血肿伴脑挫伤的治疗[J];河南医药信息;1999年07期 |
6 |
雷佩琪,余宁,陈维;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治愈脑挫伤2例[J];西南国防医药;2000年01期 |
7 |
陈溪萍,陶陆阳,高玉伟,丁梅,官大威;实验性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
8 |
陶陆阳,陈溪萍,卞士中,丁梅,官大威,王继红;大鼠不同程度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
9 |
乔燕;李飞飞;;浅谈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年01期 |
10 |
章翔,易声禹,吴声伶,付洛安,吕永禄,杨开军,张世忠,张志文;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特点与救治经验(附366例总结)[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年02期 |
11 |
许洪升,周岱;急性脑挫伤后局部脑组织变化的实验研究[J];江苏医药;1997年11期 |
12 |
于亚军,徐浩,赵伟成;脑挫伤后迟发性脑实质出血18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1998年05期 |
13 |
曹明志,郑翔鹏,赵利华,庞传金,田素臣,黄启平;脑挫裂伤的临床特征与CT、MRI的对比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01年06期 |
14 |
张继海,陈玉山,申建;超声诊断胎儿颅骨骨折脑挫伤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年04期 |
15 |
杨海燕,方静,刘汉;重度脑挫伤并发尿崩症的临床护理[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
16 |
骆华;;应用ROC曲线确定心肌钙蛋白I在脑挫伤并发心肌损伤时的最佳临界点[J];浙江创伤外科;2008年06期 |
17 |
朱翠萍;潘丽华;;双侧额颞叶脑挫伤35例护理要点[J];中国乡村医药;2011年01期 |
18 |
周建宏,唐志放,陆华;外伤性侧裂区脑挫伤167例分析[J];江苏医药;2002年07期 |
19 |
李兴彪,胡芸,夏康;大鼠闭合性小脑挫伤细胞凋亡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
20 |
陈小武,李应续,胡圣望,宋旭东;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性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