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d2反义寡核苷酸对高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的影响
【摘要】:
前言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致病原因。DN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其发生发展,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GF-β信号系统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重要调节剂,Smads蛋白是TGF-β信号系统细胞内的重要转导因子,在TGF-β的刺激下Smads蛋白在核内积聚调节靶基因的转录。Smad 2是Smads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是TGF-β1在细胞内特有的作用底物,因此Smad 2与TGF-β受体短暂的结合和磷酸化是Smad复合体在细胞核内蓄积所必须,是信号转导的始动因子。
DN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DM的高糖状态下TGF-β1系统激活,Smad2蛋白可通过转导TGF-β信号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合成与沉积,使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纤连蛋白(fibronection,FN)和层粘连蛋白(lamimin,LN)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本实验通过给体外常规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转染Smad2反义寡核苷酸(oligodeoxynudeotides,ODN),直接抑制Smad2基因的激活,观察其对FN,LN分泌的影响,探讨Smad2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寻找延缓肾小球硬化的新途径。
研究对象与方法
1、材料
细胞: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美国ScienCell Research Laboratory,编号4200)
试剂:细胞完全培养基(美国ScienCell Research Laboratory,编号4201),Lipofectamine 2000(美国Invitrogen Life Technologies),Smad2正义、反义寡核苷酸(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FN,LN ELISA试剂盒(上海森雄公司)。
仪器:冰箱,离心机,恒温箱,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细胞培养实验台等。
2、实验方法
常规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传代至5~8代用于实验,给予转染不同剂量及比率的寡核苷酸和脂质体,观察转染效率。此后实验选用最佳转染效率组转染。
取常规培养传代至5~8代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六组:①高糖组:葡萄糖30mmol/L,②转染Smad2反义ODN组:葡萄糖30mmol/L,Smad2反义ODN0.8μg,Lipofectamine 2000 2.0μl,③转染Smad2正义ODN组:葡萄糖30mmol/L,Smad2正义ODN0.8μg,Lipofectamine 2000 2.0μl,④脂质体组:葡萄糖30mmol/L,Lipofectamine 2000 2.0μl,⑤正常糖组:葡萄糖5.0mmol/L,⑥甘露醇组:甘露醇25mmol/L,葡萄糖5.0mmol/L。分别取0h、18h、24h、48h、72h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FN,LN含量。
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ODN的转染效率因ODN和Lipofectamine 2000的剂量和比率不同而不同,其中ODN:Lipofectamine 2000=0.8μg∶2.0μl=1∶2.5转染率最高。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经高糖培养后LN和FN分泌较正常糖组明显增加,转染反义ODN组LN和FN分泌明显减少,转染正义ODN组LN和FN分泌无明显减少,甘露醇组与正常糖组相比LN和FN分泌相似,脂质体组与高糖组LN和FN分泌分泌相似。
结论
高糖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能增加其细胞外基质FN和LN的合成和分泌,而Smad2反义ODN能抑制FN和LN的分泌,Smad2正义ODN不能抑制FN和LN的分泌,脂质体在其中起到瞬时转染ODN的作用,而对FN和LN的分泌无抑制作用,甘露醇组与高糖组的渗透压相同,而不引起FN和LN分泌增加,说明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LN和FN的因素是高糖,而非高渗透压。
|
|
|
|
1 |
薄守波;鞠建伟;李建远;连培文;商滨;;褐藻多糖硫酸酯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纤连蛋白与转化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年10期 |
2 |
高中玉,林子豪,汪滋民,江华,袁湘斌,赵耀忠,吴宏,史毅,金由辛;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2特异siRNA的制备和活性鉴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3 |
吴丹丹;王秋月;;Smad4反义寡核苷酸对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连蛋白、层黏连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
4 |
罗海峰,吴志勇,邱江锋,陈炜,张志奇,孟方斌;特异性siRNA抑制肝星状细胞Smad2表达[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
5 |
顾润国,乜新普,周春文,马庆铮;Smad2/3和Smad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
6 |
朱捷,朱益华,唐宝丰,王玮,徐国兴,韩晓丽,郑伟;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在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表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7 |
何文喜,牛忠英,陈健,岳玲,包柳郁;Smad2蛋白在人牙乳头细胞内的表达及信号转位过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
8 |
胡静,张远强,王红,张金山,许若军;Smad2和Smad4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的表达[J];解剖学报;2001年04期 |
9 |
张金海,黄云剑,蔡文琴;Smad2,3,4,7蛋白在大鼠56肾切除肾衰模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3期 |
10 |
易继飞;王全胜;张丽晓;刘建国;李仁康;;血竭素高氯酸盐抑制高糖/SGK_1/FN通路防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
11 |
李慧,彭玲,刘富深,华川,韩力,王曙光;血清HA和LN测定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意义[J];华北国防医药;2000年05期 |
12 |
吴欣;贾赞安;蒋立会;;层粘连蛋白与门静脉压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0期 |
13 |
韩静,董聿明,杨光霖;胃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的分布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1994年02期 |
14 |
陈绍平;层粘连蛋白与肺[J];临床荟萃;1996年11期 |
15 |
罗南萍,杨道理,付志厚,孙文杰,陈世敏;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8年03期 |
16 |
蔡毅,黄松明;层粘连蛋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8年01期 |
17 |
刘孝武,赵会芹,侯振江,侯凌华;层粘连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
18 |
徐进,文继舫,李景和,傅春燕;胃癌组织中Smad_2表达及p42~(ErK1)/p44~(ErK2)的活性水平[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
19 |
周进茂
,白海
,欧英贤
,潘耀柱
,吴涛;淋巴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测定及其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07期 |
20 |
胡志英,胡锡琪,朱世能,顾映红;大鼠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Smad2/3的表达[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