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纳米氧化锆氧化铝(Al_2O_3/ZrO_2)复合陶瓷的基础研究
【摘要】:
牙科修复材料发展经历了从异体牙齿、动物牙齿到现在采用的金属材料、树脂材料和陶瓷材料的过程。由于牙科陶瓷修复体形态色泽与天然齿类似,应用时显得自然、逼真。此外,瓷修复体质地致密、耐磨,表面光洁,菌斑不易附着,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安全等其它材料所不具有的优点。因此,陶瓷已成为当前最常采用的制作义齿的材料。
目前应用的牙科陶瓷有金属烤瓷牙和全瓷牙两类。牙科陶瓷合金(DentalCeramic Allloys,DCA)用于制作瓷熔附金属(PFM)修复体的金属底层。PFM修复体是临床上修复牙体、牙列缺损最常采用的一类修复体,它不仅具有金属的韧性和强度,同时兼有瓷的美观性和耐磨性,因此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自1950年在美国出现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在80年代后期引进此种技术,现已成为目前口腔修复的最主要方法。在临床上,据粗略统计,70%以上的修复病例采用此种方法。烤瓷牙的适应症是非常广泛的,变色牙、畸形牙、牙面发育不良,牙体较大缺损无法充填修补的牙,牙错位、扭转等不宜或不能作正畸治疗的牙,牙缺失后基牙条件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牙,均可考虑做烤瓷牙。
烤瓷牙的类型主要根据瓷粉和内冠金属的成份来区分,林林总总,可供选择的一般有二、三十种。目前国内使用的瓷粉多为德国vita普通、vita3D、wieland、日本松风、瑞士义获嘉瓷粉,还有一些纳米瓷粉、低温瓷粉,它们各有特点、物理特性有一定差别,但都能满足一般牙齿功能要求。表面区别主要在于美学性能,例如,德国vita3D的比色体系更加完善,透明度、立体感更接近天然牙,日本松风瓷粉颜色红黄成份更多,更适合东方人的皮肤和天然牙。这些区别带给人的总体感觉有所差异,但肉眼下,一般人很难区分。
因此,造成不同类型烤瓷牙品质差异的最大因素在于金属底冠所用合金成份。可供我们选择的合金有数十种,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普通金属烤瓷牙和贵金属烤瓷牙。普通金属烤瓷牙金属成份主要为镍铬合金,它的优点在于经济实用,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烤瓷牙。缺点在于金属耐腐蚀性差,在口腔唾液和食物形成的复杂的电解质环境和酸碱环境中不够稳定。时间长(一般数年后)大多出现龈缘变黑(因金属离子的渗透)、红肿、出血、萎缩,影响美观和牙齿健康。因此普通烤瓷牙在国外越来越少有医生和客人去选用。普通烤瓷牙金属还有无铍合金、钛合金等选择,它们的理化性能能满足一定的要求,但达不到贵金属修复的效果。贵金属烤瓷采用贵金属底冠制作烤瓷牙,其中最好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是黄金烤瓷(也叫金钯烤瓷,含86%黄金),它的耐腐蚀性、延展性等理化性能优异,与瓷粉结合牢固,在唾液中不易氧化或析出,生物相容性极佳,牙颈部不会变色。目前在欧美国家大多数选用黄金烤瓷,它的缺点就是价格贵,一般是普通烤瓷牙的数倍。根据合金中金属成份的不同,贵金属烤瓷还有铂金(含铂15%左右)、钯金(含钯62%,金4%)等供选择,它们的特点是比黄金烤瓷便宜,性价比较高。
目前国内口腔修复中较为常用的瓷熔附金属修复体(PFM)虽能解决强度问题,但其工艺复杂,而且金属底胎常常影响修复体的美观效果,因瓷体的脆性过大和与金属结合不良,而经常出现崩瓷失败,严重影响了临床的远期效果。而且目前普遍使用的Ni-Cr合金等金属在口腔内长期使用可能会溶出有毒的元素,这些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都会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与金属烤瓷牙冠相比,全陶瓷牙冠(全瓷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栩栩如生地再现自然牙的色泽及色深度,越来越受到牙病患者的青睐。氧化锆复合陶瓷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irconia-Toughening-Alumina,简记为ZTA)是比较典型的氧化锆增韧陶瓷,其强度在1200MPa,韧性在16MPa·m~(1/2)左右。ZTA优良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较好的美观性广泛应用于牙科全瓷修复。目前已有多种系列的全瓷修复材料面世,如Procera Allceram、Vita In-Ceram、IPS·Empress 2和GⅠ·Ⅱ等。其中VITA公司生产的In-Ceram系列是迄今应用于临床最为成功的全瓷系列。In-Ceram陶瓷属于ZrO_2增韧的Al_2O_3陶瓷(ZTA,ZirconiaToughed Alumina),其拥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可用于后牙冠桥修复。Mclaren等介绍了应用于全瓷固定桥并取得满意修复效果的玻璃渗透氧化锆/氧化铝基底陶瓷,Probster等用玻璃渗透氧化铝瓷核材料(In-Ceram)对患牙行全冠固定桥修复。观察表明该核材料的高抗弯强度(bending strength)使其能支撑桥架结构,并使修复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及审美性。Suarez等对18例氧化锆增韧玻璃渗透陶瓷修复的后牙固定桥进行了为期3年的临床观察,只有1例因基牙根折失败,更长期的临床观察正在进行中。
但是现有的全瓷材料也仍然存在着强度不够、加工工艺复杂以及韧性较低等缺陷,还未完全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要求,如何提高该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已是研究的重点。合成高强度、高韧性的新型牙科全瓷材料,实现在现有牙科操作条件下将全瓷修复体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后牙冠、桥及桩冠等修复领域的目标,降低瓷粉及临床加工的成本,使全瓷修复技术可以真正应用于临床,提高口腔修复体的质量,促进全瓷修复体的运用与普及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水溶胶法制备性能优良的氧化锆/氧化铝复合粉体,探讨了不同组分对复合粉体晶型晶貌的影响。比较了溶胶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探讨氧化锆氧化铝相互作用机制。
采用水溶胶法制备Al_2O_3/ZrO_2复合粉体前驱体,研究原料浓度、分散剂、干燥方式、pH值对溶胶体系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氨水反滴定方式、pH值为9.0、铝盐锆盐浓度为0.3mol/L、添加1wt.%PEG800+PEG2000、正丁醇共沸蒸馏干燥,制备的前驱粉体分散性好,粉体由近似球状的颗粒组成,颗粒粒径30nm左右。采用相同方法制备了不同组成的前驱体,复合粉体粒径在15-40nm左右。
研究了pH值、煅烧温度和锆铝比例对粉体晶型晶貌的影响。采用XRD,IR,SEM等检测手段对制备的复合前驱粉体在煅烧过程中的性质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反应溶胶体系pH值递增和前驱粉体煅烧温度的增加,四方相衍射峰的强度增加,t-ZrO_2晶型发育渐好。适量的Al_2O_3颗粒能抑制ZrO_2晶粒的长大,氧化铝相对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氧化锆的结晶温度。溶胶法复合粉制备的材料比球磨混合粉制备的材料成分分布均匀,这是复合粉制备的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原因。以水溶胶法制备的复合粉体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组分的烧结体。测量得出烧结体的相对致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硬度等性能优于对应组分的机械混合粉体为原料制备的烧结体。制备的锆铝摩尔比例为1的瓷体在1450℃下烧成最致密,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分别为786MPa,8.3MPa·m~(1/2),14.2GPa。通过对烧结体表面和断口SEM和XRD分析得知锆铝比例为1时,氧化锆氧化铝晶粒细小,结合致密,应力诱导相变对韧性提高贡献较大,断裂方式主要为沿晶断裂。
通过一系列的生物相容性的检测手段对在1450℃烧结成型的ZrO_2/Al_2O_3复合陶瓷试件进行检测,其溶血实验阴性,毒性评级为0-1级,可以初步认为所检测的ZrO_2/Al_2O_3复合陶瓷材料作为牙科修复材料对人体是安全的。
初步研究证明,本研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有近似于天然牙的体积密度,比天然牙高的强度和硬度以及优良的断裂韧性,能满足牙科材料的性能要求和特殊使用环境。
|
|
|
|
1 |
何帅,陈吉华,苗鸿雁,王玮,徐晓刚;氧化锆陶瓷口腔修复材料复合粉体的研制[J];中国美容医学;2001年02期 |
2 |
刘一涵;张少锋;邵龙泉;伊元夫;邓斌;;In-Ceram与Cercon全瓷底层材料饰瓷后透射率的测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年03期 |
3 |
宋文植;刘晓秋;尹万忠;孙宏晨;王伟;;不同Al_2O_3纳米粉含量对牙科nAl_2O_3/ZrO_2(3Y)纳米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
4 |
何帅,陈吉华,沈丽娟,王辉,李潇;牙科氧化锆支架材料与三种临床常用瓷烧结性能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02期 |
5 |
程绮婷;赵克;张新平;;牙科陶瓷力学性能与可靠性的研究方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9年03期 |
6 |
宋文植;刘晓秋;孙宏晨;尹万忠;;牙科ZrO_2(3Y)/Al_2O_3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其力学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
7 |
何帅,陈吉华,沈丽娟,苗鸿雁,李国华,张斌;牙科氧化锆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测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3期 |
8 |
李石保,陈朝辉,王忠义,唐立辉,简科;共沸蒸馏法制备牙科氧化锆纳米晶微粉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
9 |
伊元夫;杨德圣;王晓玲;王晨;田杰谟;;低温时效对两种牙科氧化锆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
10 |
赵克,杨世源,巢永烈,王军霞,杨争;牙科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制备[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
11 |
夏阳;章非敏;;碳纳米管增韧牙科陶瓷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年06期 |
12 |
宋文植;尹万忠;刘晓秋;孙宏晨;王伟;;牙科氧化锆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2期 |
13 |
李国华,施长溪,陈吉华,沈丽娟,何帅;两种牙科氧化锆-玻璃复相全瓷材料的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2年05期 |
14 |
应明;;氧化锆金属及在人工关节中的应用[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年04期 |
15 |
邓斌,刘洪臣,温宁,张少锋;三种牙科全瓷底层材料饰瓷后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1期 |
16 |
孙蕾,张富强;氧化锆应用于全瓷修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年02期 |
17 |
姚平;;氧化锆制牙科义齿[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0期 |
18 |
伊元夫;刘洪臣;林勇钊;邓斌;温宁;田杰谟;;牙科着色氧化锆陶瓷饰瓷前后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模式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1期 |
19 |
邓斌;伊元夫;温宁;邵龙泉;刘洪臣;;多次烧结对氧化锆-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09年S1期 |
20 |
王航;新型牙科陶瓷的抗折强度与硬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