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
【摘要】:
前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除关节表现外,RA常伴关节外表现,如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胸膜炎及心包炎等。其中伴发ILD的RA患者除关节表现外,大多数患者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多为干咳,伴有胸闷、气短,但口唇紫绀、杵状指(趾)相对少见。我国RA患病率为0.3-0.6%,RA患者伴发ILD的发病率为11%。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感染,寒冷潮湿,吸烟等相关。其伴发ILD的机制目前并不清楚。RA及RA伴发ILD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措施,近年来有关RA和RA伴发ILD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RA伴发ILD发病机制不清,有研究表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MCP-1)在RA慢性滑膜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MCP-1在RA继发ILD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目前尚无报道。
目的
研究RA患者血清中MCP-1的水平及其与RA伴发ILD的关系,探讨RA及RA伴发ILD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方法
抽取受试者肘正中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MCP-1浓度。同时检测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ⅠgG、IgA、IgM、α2-球蛋白、γ-球蛋白水平,并记录病程等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比较各组MCP-1水平,并进行MCP-1与患者IgG、IgA、IgM、a2-球蛋白、Y-球蛋白、ESR、CRP、RF水平的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各组MCP-1水平比较RA患者血清中MCP-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继发ILD组患者血清中MCP-1表达水平较单纯RA组明显升高(P0.05);单纯RA组患者血清中MCP-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也有升高(P0.01);RA继发ILD组患者血清中的MCP-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
2、各组实验室资料比较IgG、IgA、ESR, CRP、γ-球蛋白水平:RA+ILD组及R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且RA+ILD组较单纯RA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水平:RA+ILD组与R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α2-球蛋白、RF、关节肿痛数:在RA+ILD组及RA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3、相关性分析RA患者MCP-1水平与IgG、IgM及γ-球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IgA、α2-球蛋白、血沉、RF、C反应蛋白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MCP-1是RA发病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在RA继发ILD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
|
|
|
1 |
马玉霞;林涛;吕昊哲;鲁静;;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2 |
林涛;吕昊哲;马玉霞;商庆辉;张金涛;鲁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年01期 |
3 |
苏波;杨春萍;鲁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及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年11期 |
4 |
K.Marten;V.Dicken;C.Kneitz;M.Hhmann;W.Kenn;D.Hahn;刘洪超;;计算机辅助诊断工具量化胶原血管疾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2期 |
5 |
徐作军;朱元珏;;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呼吸系统疾病(7)[J];新医学;2006年02期 |
6 |
李国强;魏路清;;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8年01期 |
7 |
王集红;刘少滨;郭玉;刘宇;刘歆;;85例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02期 |
8 |
李国强;张玉华;魏路清;吕方方;;亚临床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年12期 |
9 |
孙小芹;;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6期 |
10 |
张建平;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诊断——单纯X线所见[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1年01期 |
11 |
陈秀梅,陶怡,叶凤珍;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艾森克个性调查[J];南方护理学报;1996年02期 |
12 |
孙富崇;蝮蛇抗栓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3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7年06期 |
13 |
黄国平;田常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
14 |
;类风湿关节炎能引起哪些内脏损害?[J];中国临床医生;1999年08期 |
15 |
梁晋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
16 |
左晓霞,胡燕青,王浩,蒋庆年,王柳;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09期 |
17 |
朱静;刘建;吴晓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医学科技;2002年01期 |
18 |
戴冽;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策略[J];新医学;2004年04期 |
19 |
黄梅,张瑶珍,孙汉英,刘文励,邓金牛,陈淑萍;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02期 |
20 |
张建军,沈国民;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