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臂指数、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踝臂指数(ABI)、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引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
随机选择自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在此期间于我院门诊体检的8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ES-1000 SPM多普勒超声仪测量ABI,两组均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硬化情况。同时统计受检人群中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踝臂指数(ABI)等危险因素水平。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各因素在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两组在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CHO)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梗死组的踝臂指数(ABI)、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PG)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否高血压及是否吸烟与对照组比较同样有显著差异(P0.05);是否饮酒在梗死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3例,发生率为73.00%,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对照组80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3例,发生率为28.7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ABI、FIB、LDL-C、HDL-C、CHO、TG、FPG、性别、及是否高血压、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为自变量,是否脑梗死为因变量,进行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BI、FIB、TG、颈动脉斑块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在相同年龄组,踝臂指数(ABI)降低,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和空腹血糖(FPG)的升高是缺血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高血压、长期吸烟、颈动脉硬化斑块同样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其中踝臂指数(ABI)、纤维蛋白原(FIB)、甘油三脂(TG)及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