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老子》圣人说

华淳谊  
【摘要】:党和国家倡导建设的和谐社会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而塑造共产主义理想人格则是实现这一宗旨的实质与核心。在这一伟大历史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理论源泉。就塑造理想人格的思想资源而言,中国传统哲学在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上有着卓绝的贡献。《老子》一书言简义丰,思想博大精深,它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自古及今,研究、考证、注疏《老子》的典籍、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圣人”也是《老子》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在对有关这一思想的探究中,学界多有贡献,但也有部分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较缺乏系统性、宏观性和全面性。第二,“道圣”和“儒圣”都是在春秋战国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提出来的,但很少有学者将二者加以比较研究。第三,在阐发《老子》“圣人说”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方面,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研究局限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可能是由于采用的方法和理论视角不同;第二,也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受道家消极、避世思想的影响。鉴于此,我将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系统的对《老子》“圣人说”及相关思想进行梳理。站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立场上,从《老子》的哲学体系出发,对《老子》“圣人说”的理论根据,圣人的人格特征、修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其中将“儒圣”和“道圣”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寻觅适合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共产主义理想人格思想资源的契合点。 从某种角度讲,《老子》崇尚并展开论述的“圣人”人格,其中某些方面是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比如,《老子》提倡的“少私寡欲”的人格修养,这对树立合理的义利观以及防止和克服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意识有重要意义;再比如,《老子》见素抱朴、与“道”冥合的“圣人”人格,超然物外的“圣人”风貌以及“无为”中所包含的政治智慧等,对于缓解当今社会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身与心之间的紧张也有一定的意义。 《老子》“圣人说”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过于强调柔顺、不争,则不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性,易使人失去人生的进取精神而被动消极,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由于《老子》过于强调“圣人”的作用,从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看不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但有些局限性是由于后人理解的片面性造成的,如把《老子》对某些社会现象批判的话语当成统治者用来搞愚民政策的依据,从而带来负面效果,这就使本来具有批判现实的积极意义变成了消极影响,这样的历史教训也是必须要吸取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浩然;;试论老子的圣人观[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 吉联抗;《老子》、《庄子》中的乐话[J];中国音乐;1985年02期
3 胡安良;正反聚合——《老子》的主要表现式[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4 裴倜;论《老子》的管理哲学——评张绪通博士阐述的“水式的管理”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5 崔云胜;《老子》哲学及其体系[J];河西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6 陈守富;《老子》的生态哲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01期
7 王海清;《老子》与《管子》[J];管子学刊;1994年02期
8 周永忠;略论《老子》的文学价值[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陈琳;《老子》音声之辨[J];语文学刊;2001年03期
10 葛荣晋;郭简《老子》的理论价值——郭店竹简哲学思想初探(一)[J];石油政工研究;2002年04期
11 张曾祥;发现有学问 奉献有技巧——从《御注老子》看古籍出版[J];沧桑;2004年Z1期
12 杨苢;《老子》中的修辞格[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3 驰文;试论《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年Z1期
14 吕永;《文心雕龙》与《老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S1期
15 钟毓其;老子哲学思想探微[J];社科纵横;1991年01期
16 刘学智;关于探讨老子学说现代价值的方法论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7 王伟民;论《老子》之“道”——论《老子》哲学思想之一[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8 北辰;《老子》在欧洲[J];宗教学研究;1997年04期
19 崔波,王玉良;独具匠心启迪智慧——读《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0 赵冰;老子并非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麗麗;;《老子》篇次演变与时代背景[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李舜臣;;《老子》中的“观”[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庄清水;;《老子》论说中“有为”与“无为”的现代思考[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4 谢路军;;《老子》中的经济学思想管窥[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5 吴相武;;从早期《老子》注对“一”的解释看汉魏老学的分歧[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6 陈纲伦;;道与中国传统建筑[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7 廖名春;;郭店简《老子》校释剩稿[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侯会明;;如何全面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江鹤基;;初探《老子》养生之道[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培权;;探索老子五千余言的奥秘(下篇) 缘何自著五千言[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芳;二十世纪西方《老子》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廖扬敏;《老子》专书反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马德邻;《老子》形而上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培志;《黄帝书》与简帛《老子》思想渊源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建宏;王阳明思想再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9 崔莹辉;《老子》英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聂中庆;郭店楚简《老子》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淳谊;论《老子》圣人说[D];辽宁医学院;2011年
2 白少华;《老子》“君人南面之术”新探[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赵佳佳;《老子》成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杨柳婷;《老子》反义词及同义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劲辰;《老子》管理哲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任凤琴;《老子》反义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钱黎敏;《老子》之“俗”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賈婧;《老子》篇章结构芻議[D];浙江大学;2011年
9 吴秀婷;简帛《老子》研究史略[D];郑州大学;2012年
10 芦亚楠;语言和谐理论视角下的《老子》修辞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老子》和《论语》研究出新[N];人民日报;2003年
2 徐洪兴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老子》中的为人智慧[N];南方周末;2010年
3 杨义;马王堆帛书本与《老子》经典化过程[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任道丕;小子诵《老子》 小学读《大学》[N];黔西南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李雪林;《老子》《中医》等列入选修模块[N];文汇报;2011年
6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肖海燕;《老子》的清廉思想[N];湖北日报;2011年
7 徐亦鄂;《老子》与《选对池塘钓大鱼》[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屈菡;艰辛困苦铸就越调《老子》[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方兆祥;《老子浅说》序[N];安徽日报;2003年
10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钟肇鹏;任继愈四译《老子》的真义[N];北京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