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慢性气道炎症是COPD疾病进展的核心机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气道炎症反应,一些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也参与气道炎症。慢性炎症反应可引起肺实质的破坏和小气道纤维化,进而引起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临床通常依据气流受限的程度指导治疗。然而COPD患者在治疗反应上存在的异型性,及伴随着治疗中以“抗炎”为导向的研究积累,EOS在COPD病理生理进程中的作用不断被认知,可用于指导糖皮质激素(GCS)的应用及急性加重风险的判断。国外研究建议使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开始时测量的血EOS计数作为生物标记物指导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本文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外周血EOS水平(EOS%)的AECOPD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外周血EOS在AECOPD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指导价值。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统计患者,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一科及呼吸二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376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为病情好转出院,其中男性患者265人,女性患者111人,年龄在42-94之间。依据入院时血常规中EOS%分为两组,EOS%≥2%为嗜酸性粒细胞组(组Ⅰ),EOS%2%为非嗜酸性粒细胞组(组Ⅱ),组Ⅰ有197例,组Ⅱ有179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病程长短、高血压、糖尿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血清总IgE、动脉血气分析(PaO_2、PaCO_2)、肺功能(FEV1%pred)、机械通气的使用情况、住院天数情况,另外比较两组使用了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的住院天数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AECOPD患者376例,组Ⅰ患者197例,比例为52.39%,组Ⅱ患者179例,比例为47.61%。2、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年龄、COPD病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发现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CRP、PCT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Ⅱ患者机械通气率显著升高(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5);发现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的血氧分压显著降低(P0.05)且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血沉、血清总IgE、FEV1%pred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使用了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Ⅰ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降低(P0.05)。结论:1、外周血EOS比例有助于评估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原因。2、外周血EOS比例有助于评估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严重程度。3、外周血EOS比例有助于预测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的住院时间。